views, comments.

吴军作品

Metadata

Highlights

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那么人类则出现在这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半个小时。 — location: 410


从大约3万年前开始,现代的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大约发生在12月31日23点56分。要再过两万多年,人类的文明才真正开始,这已经是一年最后的一分钟了。 — location: 461


阶级的产生和城市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 location: 548


而在西方学术界,它的标准简单而且清晰,即阶级的产生和城市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 location: 547


石碑,因为它上面刻着古埃及的两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拼音文字)及对应的希腊文字,这些文字记录的是同一内容——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诏书。在此前大约一百年,埃及已经被来自希腊北方城邦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托勒密(Ptolemy I Soter,前367—前283)自立为埃及法老,开始了埃及历史上的托勒密王朝,希腊文成为了埃及的官方语言。而与此同时,埃及原有的文字也在使用,因此就出现了一碑三文的现象,就如同北京故宫所有匾额上都有满汉两种文字。无疑,罗塞塔石碑便是开启以象形文字记载的古埃及文献秘密的金钥匙。 — location: 584


罗塞塔也成为了翻译的代名词,世界上很多翻译软件,包括Google的翻译项目,都命名为罗塞塔。 — location: 592


军事的胜利远不如文明的成就来得持久。 — location: 605


人类只有在能够获得稳定的农业收成后,才有可能定居下来,进而建立城市,开始创造文明。 — location: 612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约翰· 亚当斯 有一句名言,很好地概括了在文明的不同发展时期人们关注的问题的区别:“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孩子才有可能学习数学和哲学 以及地理、自然历史等等,然后我的孙子才有机会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女红和瓷艺。” 人类也是如此,前几代的人要考虑生存和安全问题,这就是亚当斯所说的政治和战争的必要性;接下来要考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和工程;当这些事情都做好了以后,人类就会追求艺术等更高精神层面的东西。 — location: 808


文明的标志是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产生。 — location: 1138


和古埃及或者中国那种大一统的文明不同,苏美尔文明与后来希腊城邦的文明更相像,各城邦之间有很大的独立性。中东地区总体上一直缺水,为了争夺水源和商业殖民地,苏美尔各个城邦之间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战争是苏美尔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 location: 1204


好在阿卡德人虽然长于征战,但是在文化艺术上不占优势,于是他们索性只管政治和税收,把文化艺术交给了苏美尔人,这就让我们看到了延续两千年的苏美尔文化成果。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的这种分工,让我联想到中国的清朝,当政的是满人,可文人墨客大多还是汉人。 — location: 1215


古巴比伦人是人类早期的闪米特族的一支。闪米特族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很多文明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比如早期埃及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迦太基文明,以及后来的阿拉伯文明。他们留下了现在两支敌对的后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 location: 1227


在古埃及,社会靠的是伦理道德来维系;而在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则是靠法律来维系。 — location: 1259


汉谟拉比建立的文明功业比他建立的强大王朝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规划了现代城市的模样,城中有运河网,将城市划分为宗教区、行政区、居民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五个区域,运河上有桥梁相连。汉谟拉比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五个部门,其首领由汉谟拉比任命,并绝对服从于汉谟拉比的指令。汉谟拉比还任命地方官(总督)管理王国都城以外的地区。为了防止地方长官因为天高皇帝远而胡作非为,汉谟拉比时常派人巡查地方官的工作,一但发现有贪污或不忠的情况,就地免职。这种国家结构和中国后来的六部、督抚以及钦差大臣颇为相像。汉谟拉比还允许普通百姓给他写信,鼓励他们检举贪污和不忠的官员。和苏美尔人一样,古巴比伦人建立起来的文明,包括社会制度、管理方式、生产和制造技术、工程技术、科学与宗教等等,并没有因为王国的消亡而丢失,它们都流传了下来,对之后的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放到历史长河中去看,一个王国或者帝国的武功远不如它的“文治”来得重要。再强大的王国都会灭亡,而它们建立的文明却能薪尽火传。 — location: 1264


在古代,很多民族的崛起和马匹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匈奴人和蒙古人。 — location: 1278


到了公元前1700年,赫梯王国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实力的国家。不过这个国家有个致命的缺陷,导致它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一直发展不起来,这就是——它没有很好的王位继承制度。古代赫梯人的王位继承方式,颇似传说中的中国尧舜禅让制度。但问题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王位继承人,很多贵族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位继承人,因此老国王一死,他们就开始疯狂抢夺王位,这种政治风俗使得国家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我们今天会认为世袭制度有诸多弊端,可是在人类早期文明时期,它却不失为一种能够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好制度。因为一个坏的决定也比做不出决定要好很多。 — location: 1293


前面讲过,冶炼铁器比制造青铜器需要更高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烧制的陶器也比以前的更坚固,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美索不达米亚的制陶技术领先于世界。世界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一项技术的突破带动另一项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文明的大进步。冶铁技术的出现就产生了这样的效应。 — location: 1333


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可谓一枝独秀,但是他们的辉煌持续时间并不长,从他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击败迦太基、控制地中海开始,到西罗马帝国灭亡,也不过维持了六个多世纪。而中国在从秦汉统一到工业革命开始之间的1800多年时间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其他任何一种文明都无法相比的 。 今天世界各国都不免在思考,为什么过去的三百年是荷、英民族(Dutch & British)统治世界(美国人被看成是英国人的延续)?应该说他们是工业时代的先锋。不过在工业革命以前,西方人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东方人(包括中国人)统治世界?因为中国是农业时代的典范。 — location: 1545


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前,有很多造福全世界的重大发明创造,包括垄耕种植法、牲畜的使用方法、农具等等。 — location: 1565


直到19世纪初期,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都要高于西方,也高于印度和日本。 最后,就是看它的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文明的进步,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府机构在农耕时代,应该讲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人才遴选制度。 — location: 1568


在一种文明中,人口的绝对数量是保证文明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种文明只有一百万人口,它不仅修不了万里长城或者金字塔,可能连冶金技术和瓷器制造技术也发明不出来,因为在农业时代大部分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只有很少比例的人在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包括手工业和建筑业,而从事所谓科学和技术发明创造的人就更少了。因此,人类大规模使用机器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而粮食却是大问题。 — location: 1573


都江堰的设计和工程技术水平,不仅当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在接下来的上千年里,世界其他地区的水利工程无出其右。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和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都江堰的整体思想是分流,这不同于世界上早期的水利工程。那些水利工程,要么筑坝围堵,要么加固河堤,要么挖渠挖运河,很少有什么工程能兼顾治水防洪、排沙、水运、灌溉和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从此成为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 location: 1607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 — location: 1600


图3.3 都江堰示意图 — location: 1611


垄耕种植,顾名思义,就是将庄稼成排种植在垄上,垄与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垄的土地要比垄之间的沟略高(高度差根据作物的不同而不同)。为什么庄稼必须这样种?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唯一能保证高产的种植方法。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在公元前就知道了这种种植方法的诸多好处。首先,这么做可以保证每株庄稼独立成长,互不干扰,而且农民在给庄稼除草和间苗是在沟里走,不会踩伤庄稼;其次,便于庄稼之间通风,不会腐烂;更重要的是,这样便于灌溉。我小时候在南方田地里做过农活,那里的水田很多,水田的四周是一尺高的田埂,田埂外有水沟。当天气干旱时,农民们将田埂挖开一个小口,田埂外水沟里的水就会流进田里,迅速流遍垄之间的沟,然后渗透到庄稼的根部,不需要给每一株庄稼浇水,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当天降暴雨时,田里的水保持在庄稼两边相对低洼一点的沟里,庄稼的根就不会被泡烂。这样,除非大旱或者大涝,农业的收成都是有保障的。更绝的是,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要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田地虽然每季都在种庄稼,但具体到每一垄土地,实际上是轮流修耕,可以保证地力。 — location: 1620


由于粮食产量低,或者说不善于种粮食,欧洲人在历史上谷物的消费比较有限,尤其在欧洲西北部,当地人更多地从事畜牧业,并且在饮食习惯上以肉食为主,这个习惯延续至今。不过饲养牛羊需要的土地也非常多,因此,欧洲面积虽然是中国中原地区的三倍大,但是一直不能养活很多人口,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美洲带回高产的土豆后,粮食(包括土豆)的产量大幅增长,人口才开始剧增。 — location: 1658


按照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 — location: 1665


当然,中国当时的农业科技成果远不止水利和播种技术,在工具的制造和牲畜的使用上,中国人都明显地领先于欧洲人。比如,中国人深翻土地的犁,欧洲到17世纪前后才出现。就连套牛和马用的牛具或者马具都比欧洲人要先进得多。按照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的说法,在古代中国一匹马拉的重量是欧洲同期马拉的重量的三倍,这不是因为中国的马有力气,而是因为马具好。中国的马具是套在马肩上,而欧洲人是固定在马的脖子上,这点细小的差别导致了牲口使用效率的巨大差别。在农耕时代,牲畜是唯一能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工具,它的利用效率直接决定了生产力。 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中华文明在与世界各个文明的竞争中有两个明显的优势。第一,最直观的效果是粮食单产高,同样的土地可以供养更多人口。我们前面讲过,人口是早期文明必备的条件。第二,有效的灌溉、高效地使用牲畜以及多种农用器械的发明,使得种植一亩农田所需要的劳动力比欧洲更少,整个社会非农业人口的比例较高。这样,大量劳动力才能被解放出来,从事手工业、商业、文化、艺术、宗教活动。发达的农业保证了在从公元2世纪到17世纪的一千多年里,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 — location: 1663


政治体制和文官制度对于任何文明、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类早期的文明大多是贵族和宗教政治,无论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是由法老或国王和祭祀共同统治国家,在他们的下面有世袭的贵族。古印度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后,由僧侣和贵族统治国家。这种政治制度导致统治集团越来越脱离民众,并且无法进步,最终导致文明的停滞。在西方近代真正的民主政治出现之前,世界上只有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制,以及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打开了平民进入上层社会并且参与管理国家的途径。 — location: 1697


科举制度还造就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百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专制政权下的官员们常常表现出卑躬屈膝的人格特点,但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却有独立的人格。在士大夫们看来,他们虽然是天子门生,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得道于孔孟这些被宗教化的贤哲,或者说他们治国平天下的权利是孔孟贤哲授予的,而不是皇帝给予的。因此,在清代以前,士大夫们敢于为“理”和“道义”与最高统治者(皇帝或者权臣)据理力争。在隋、唐、宋甚至是明代,代表士大夫的相权(明代变为内阁)一直是制约皇权的最重要因素,皇帝虽然是独裁者,但是大部分时候并不能为所欲为。在明朝,虽然昏君占到了皇帝数量的一大半,但是,士大夫们以敢于直言为荣。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是中国自隋唐以下直到明代的政治特点。 — location: 1789


每一次落后战胜文明的结果,都是全人类的文明大倒退。在人类历史上,并非下一代人一定比上一代人生活得更好。我们今天的生活之所以比父辈和祖辈好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1945年至今近70年的和平环境。 — location: 1994


毕达哥拉斯和以前东方学者的区别在于,他坚持数学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然后通过演绎推导出结论,而不是通过度量和实验得到结论。 — location: 2370


具体到勾股定理,相比前人,他有两方面的突破。首先,他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普遍规律(从个别例子上升到对普遍情况的假设);其次,他试图用严密的方法证明它,而不是穷举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 — location: 2371


与数学(比如几何学)不同,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不是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之上,当然它也要使用数学和几何学的基础知识。 — location: 2446


图4.6 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全景 图4.6所示的是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全景,中间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左)手指向天,象征他认为美德来自形而上,而亚里士多德(右)手指向地,象征他认为知识来自观察。 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物理学和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开山鼻祖,这并不是说在他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物理的现象,比如运动速度、质量等物理学问题,但他最早将对大自然发生的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变成一些独立的学科,并且将它们从传统的“知识”(哲学)中分离出来。在亚里士多德以前,自然科学(当时称为自然哲学)和哲学是混为一谈的,比如说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的原子论,与其说是关于物理学的假说,不如说是在哲学意义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而亚里士多德超越了他的前辈,将过去广义上的哲学(即知识或所有学科的总称)分为三个大的领域: 1.理论的科学,即我们现在常说的理工科,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 2.实用的科学,即我们现在常说的文科,比如经济学、政治学、战略学和修辞写作; 3.创造的科学,即诗歌、艺术。 — location: 2460


在自然科学(当时称为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上,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格物致知。 — location: 2471


如果说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在科学方法上的贡献是通过演绎的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一几何学,那么亚里士多德则开创了通过归纳方法研究科学的先河。 — location: 2474


在阿基米德之前,应该有人凭直觉认识到浮力和排水量的关系,造船的工匠们显然知道船造得越大,承载的重量就越多。但是却没有人将它提炼成浮力定律,这就是工程和科学的差别,有工程经验不等于能够上升到科学理论,这是希腊文明优于之前的一些文明的地方。 — location: 2513


托勒密的功绩不仅在于系统地提出了地心说,还在于他最早用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天体运动。托勒密确立了通过观测数据(实验数据)归纳出数学模型的治学方法,这在后来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有很大的启发。托勒密建立起来的天文学体系和研究方法,使得后来人们在天文学上的每一点贡献都可以加进整个天文学中。这样一来,学习天文学的人很快就能系统地学习到天文学的基础,而研究者们也不需要一切从头做起,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 — location: 2670


结束语 近代自然科学的很多体系都是在古希腊时代奠定的,希腊人在学术研究上有别于东方文明之处不在于一两项科学发明和发现,而在于他们将自然科学各学科分门别类,对每个学科都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演绎或归纳出普遍规律性,即定理或定律,继而成为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基石和支柱。后人可以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推动科学的发展。无论是古希腊奠定的几何学、天文学和物理学,还是后来笛卡尔发明的解析几何或者牛顿发明的微积分,无不遵循古希腊人建立科学学科分支的办法。反观东方的文明,在科学研究上有两大缺陷,首先是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次常常会将问题和定理定律混为一谈,虽然他们的解答和证明过程可能类似。这样一来,后人就很难继承前人的工作,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得从头再来,导致几千年来在科学研究上原地踏步。 — location: 2674


古罗马的法律——罗马法,因为这才是古罗马人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 罗马人一共三次征服了世界,第一次是靠武力,第二次是靠拉丁语 而第三次则是靠罗马的法律体系。 — location: 2780


罗马人从各个部落中选出了100名部族首领,组成了元老院,也称为百人院。不过,很快随着罗马的不断壮大,很多新的部族融入进来,元老院也只好不断扩大,后来扩大到300人。元老院不是摆设,而是“王”的顾问助手,同时也拥有征税、征兵和签订合约等重大权力,罗马的“王”是终身的,但不能世袭。因此,古罗马在立国前,基本上就形成了一种共同执政的民主政治制度。 — location: 2820


在共和时期,罗马的最高统治者是两名由议会选举出的执政官,设置两名执行官的目的在于用权力制约权力。执行官的权力虽然在万人之上,但是任期只有一年,因此无法形成独裁。而元老院的元老却是终身执政,因而反倒是元老院对政治的影响力大。元老院中的元老,绝大部分是贵族,而议会中也是富人代表居多。这样一来,平民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证了。 在古罗马,平民和贵族的界限很难逾越,因为他们之间禁止通婚。 — location: 2841


罗马的共和制持续了五百年,直到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加封“奥古斯都” 的称号,成为罗马的皇帝,从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实行君主制。不过元老院依然保留了下来,而且权力还相当大。与中国的皇帝不同,罗马皇帝大多是传贤不传亲,也就是说,皇帝看好谁有才能做自己的接班人,就把他收为“养子”,然后传位给他。不过,有时元老院会废掉或暗杀一些妨碍他们行使权力的“昏君”(实则明君),再选举出一位新君。 — location: 2848


在罗马国家形成的初期,和其他文明一样,它并没有明确成文的法典,虽然人们根据普遍的习惯或风俗解决纠纷,处罚犯罪,但是,因为这些习惯或风俗没有固定成文,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一旦执行起来,贵族会利用权势袒护自己的过错和罪行,而对平民则实行严峻的苛罚。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平民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压,与贵族争夺权益。最终在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了立法委员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律文件《十二铜表法》(Lawof the Twelve Tables )于公元前450年诞生了 。这个 — location: 2859


来讲,《十二铜表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因为法律既已成文,量刑定罪就以它为准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的为所欲为。不过,当时贵族和平民之间仍有很深的矛盾,双方在立法权和法律内容的制定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拉锯战,而这个过程本身,实际上就在不断地完善法律,使之能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日趋合理。 — location: 2883


罗马的司法制度也与其他文明有所不同。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上,司法权掌握在行政官员和祭祀手里。而古罗马(和它的老师希腊)则实现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法官不管行政事宜,只管司法。 — location: 2891


罗马人在法律体系上的第一个创举,是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 — location: 2906


公法是针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而设置的。对触犯了公法的人,由“公诉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然后由法官进行裁判。人类历史上的公诉人制度就是从古罗马开始的。而对于个人之间的纠纷,则用私法处理。私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人法和物法。 所谓人法,就是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根据罗马的法律,任何自由人,不论高低贵贱,都享有人格、权利,并须承担义务,从这方面看他们是平等的。当然奴隶不在被保护之列。所谓人格,是指每个自由民都有自由权、公民权和家族权。自由权很好理解,就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意志。公民权或市民权,主要是指选举权、被选举权、财产权和婚姻权等。公民权在早期是罗马公民 的特权,到了公元212年,卡拉卡拉(Caracalla,188—217)皇帝将公民权扩展到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人。 — location: 2907


罗马法中的物法是私法的主体,它包括物权法、债务法和继承法等几部分。物权法的核心就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这个道理今天很好理解,但是在刚刚从原始部落过渡到私有制社会时,所有权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罗马法明确指出,物品不再是分享的,而是具有所有权的,这个所有权归物品的主人拥有,他人不得分享。这实际上是从法律上保护了私有制。今天欧美国家的法律规定个人财产不可侵犯,就是源于罗马法。古罗马的债务法规定了债务的担保、履行和偿还等诸方面的细节。至于继承法,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差别。 古罗马的物法后来演变出契约和合同法,现代的契约概念就源于古罗马。在当时,契约的不履行被视为侵权行为,因此,大家必须遵守契约或者合同的规定。 — location: 2923


如果法律经常改来改去,其严肃性、权威性和一致性就会受到质疑。罗马法的诸多变化仍然是在传统价值体系下完成的。执政官并不重新修改法典,而是通过对法律条文进行新的解释或修订已有的法律来解决新的问题。罗马人确立了对传统法律的依赖以及对变动的谨慎态度,这种态度是今天西方国家建立法律体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是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美国,还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法国,在近代两百多年里都只有一部宪法,不会像前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六十多年里颁布了四套宪法。 — location: 2931


屋大维时期一位杰出的学者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他曾经担任过古罗马的执政官,在恺撒成为独裁者后,西塞罗对政治心灰意冷,便退隐回家著书立说。他在政治学、法学、哲学和修辞学上都颇有建树。 — location: 2944


他可以称作是罗马法的第一理论家,他的三卷法律专著《论法律》为罗马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location: 2946


西塞罗法学理论的出发点是斯多葛学派(Stoa) 的自然法观念。他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哲学的前提性观点:“法律是自然的力量,是明理之人的智慧和理性,也是衡量合法与非法的尺度。”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他强调法律是理性和永恒的——“法律乃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事情。当这种理性确立在人的心智之上并且得到实现,就是法律。” — location: 2949


《论法的精神》一书被视为人权保护和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经典著作。孟德斯鸠的这些观点和结论,都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在该书的第二卷中,孟德斯鸠重点论述了自由的概念、法律自由与政体的关系。他将国家政体的权力归结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他著作中所有的材料,除了来自当时已经实行分权的英国的案例,就是古罗马的诸多案例。孟德斯鸠经过研究,指出了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用权力制约权力”。 — location: 3046


图5.7 孟德斯鸠和他的《论法的精神》,封面上引用了孟德斯鸠的名言“人民如果想自己做主,就要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第四卷中,孟德斯鸠重点论述了“天赋人权”的重要性。而他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罗马法中的自然法原则。孟德斯鸠认为,人类的繁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婚姻和生育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人类的各种权利。 — location: 3050


启蒙时代的另一位重量级思想家卢梭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他从罗马法中强调的法律主体(自由人和团体法人)的平等性,推广到人的平等性,即“法律的条件对人人都是同等的,因此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奴隶。”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经济上的平等。卢梭认为“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 当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论著是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不是法律本身。要真正复兴罗马法的精神,就必须从它出发,制定一部现代法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科西嘉人起了很大作用。这位身材矮小的法兰西高等军事学院(Ecole Militaire)的学生,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书。有一次他在学校被关禁闭时,发现禁闭室里有很多关于罗马法的书,他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并且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几年后,这位科西嘉人执政法兰西,他的名字让欧洲的君主们颤栗,他就是拿破仑。1800年,他下令制定一部法兰西共和国的法典,后来这部法典以他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拿破仑法典》。 图5.8 拿破仑参加制定法律的讨论会 拿破仑非常重视并亲自参与了法典的制定。由他任命的起草委员会在完成了民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后,经过一系列的修改,最后提交参议院讨论。参议院共召开了102次讨论会,拿破仑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并参加了其中的97次会议,且逐条审议了法典。在讨论会议上他常常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发言,这让著名法学家马尔维尔(Jacques de Malleville,1741—1824) 、冈巴塞雷斯(Jean Jacques — location: 3055


Régis de,1753—1824) 、普雷阿梅纳(Bigot de Préameneu,1747—1825) 等人惊讶不已。法典最后经立法院通过,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当初这部法典之所以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是因为拿破仑的军队打到哪里,就把这部法典带到哪里。虽然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胜利在1812年就终结了,但是整个19世纪,欧洲依然是在拿破仑· 波拿巴的影响下度过的,因为这部法典把资本主义制度从法国推向了全欧洲。在人们的印象中,拿破仑是以他的武功而名垂青史,但是他自己总结一生的成就,最为自豪的却是这部法典。1821年,拿破仑在圣· 赫勒拿(Saint Helena)岛病逝。临终前,他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一生40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 location: 3070


该法典的基本原则和罗马法非常相似,主要强调法律的主体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过错责任。 《拿破仑法典》奠定了今天大陆法系(欧洲大陆各国,以及世界上除英美以外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法律体系)的基础,而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和很多条款。《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欧洲很多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立法的参照系。 — location: 3082


马克思对罗马法的评价非常高,他一再强调,罗马法是奠基于私有制基础上最完备的法律形式,不是一般完备,也不是比较完备,而是最完备的法律形式。 — location: 3148


他们愿意花钱收购古代的名作或者去挖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物,然后用它们堆满自己的博物馆和宫殿。可是,洛伦佐不是这样。他不是一个满足于花钱买现成艺术品的收藏家,他喜欢创造。为了创造艺术,他就去培养艺术家。几乎所有喜爱艺术而又有足够财富的人,都梦想得到十全十美的艺术品,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是倾其所有去购买,当然十全十美的艺术品通常不是光用钱就能搞定的,有时需要机缘。洛伦佐的做法却很简单——创造出十全十美的作品!我们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和圣彼得教堂的圣母子雕塑,就能体会到什么是十全十美。因此,在洛伦佐的推动下,文艺复兴开始进入高潮。 — location: 4414


欧洲近代的航海始于当时最贫穷、最偏僻的葡萄牙,有其必然原因。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最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即使在地中海航行畅通无阻,货物从遥远的东方运抵葡萄牙,也会变成全欧洲最昂贵的。因此,这个欧洲当时的贫穷小国,最有动力去寻找新的航线。 — location: 4887


查理一世也批准了麦哲伦的计划,并且给了他和他的合伙人们非常“慷慨的”特权。其中包括: 1.垄断所发现的航线10年的使用权; 2.任命麦哲伦为他所发现的土地的总督,并可以从未来的收益中提成5%; 3.此次航海(贸易)五分之一的利润; 4.所发现海岛(除了前六个最大的)今后收益的十五分之一。 — location: 5137


我之所以把这些条款都列出来,是因为这一类条款鼓励了欧洲人去冒险。 相对来讲,当时东方帝国的皇帝们给予功臣的常常不是一起分享的利益,而是杀戮。要了解近代西方人为什么能够在落后几百年的情况下崛起,并且超越了亚洲国家,这些契约是解开秘密的一把钥匙。 — location: 5142


麦哲伦和埃尔卡诺的环球航行历时三年多,航行4万5千海里(大约8万多公里),被后来的历史学家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航行。它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不仅证明地球是圆的,而且还发现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是海洋,不是陆地,这颠覆了托勒密早期对地球的描述。这次航行还表明世界各地的海洋是一个完整水域,通过航海可以到达任何一块陆地,从此开启了全球航海的时代。 — location: 5186


当英国人进入国际市场时,已经不可能像早期葡萄牙那样从香料贸易中赚得上百倍的利润,也不可能像西班牙人那样直接从美洲挖掘金银了。于是他们积极向外扩张殖民地,提倡重商主义,即通过把自己的商品卖到海外来争取利润,他们强调贸易顺差,并且金银的流入一定要大于流出。在这种国策的指导下,英国后来居上,在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的两百多年里,成为全球贸易和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大航海带来的地理新发现。到了19世纪末,英国人在全世界建起了几十个重要的海港,比如新加坡、亚历山大和开普敦等等,通过这些港口,英国人建成了他们的日不落帝国。 — location: 5303


大航海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地理的大发现,为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全面发展和人口的大量繁育找到了殖民地。当然,全球贸易的开始和商业的繁荣,让欧洲国家彻底走出了中世纪,并完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也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科学和技术上的准备。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些科学家,包括笛卡尔、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都是在大航海时代的后期出现的。大航海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在人类历史上海权的重要性首次超过了陆权。大航海时代的代表,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或者地处欧洲西北角的荷兰和英国,都是不大的国家,也不曾像一个陆地帝国那样拥有庞大的军队,但是他们靠海上霸权以及并不相连的港口和殖民地主宰着世界。 — location: 5309


在牛顿的时代,英国经过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发展,教育已经开始普及,因此,牛顿从小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我想,这可能是英国能出牛顿这样的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 location: 5388


牛顿在少年时期被公认为头脑清醒、沉默少言和有思想。这几句评价,如果换一个角度解读,也就是说牛顿并不是学生中的领袖,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爱思考,但可能还有点不合群的人。不过,他可能比同龄人有着更踏实的特点。在17世纪的英国,牛顿这样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能够完成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教育,除了他母亲尊重了牛顿自己的选择外,也说明当时英国的大众教育已经相当普及,正是靠普及教育,使得英国后来人才辈出。 — location: 5404


按照英国著名教育家,牛津运动的代表人物纽曼(John Henry — location: 5417


Newman,1801—1890)在他的著名演讲“大学的理念”(Ideas of University)中讲的那样,可以学到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 Universal),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先生们,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着、修足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与那种没有教授和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剑桥大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导师制,如今的大学,一个导师一般要指导二三十名学生。但是,这些导师和我们通常意义下的论文导师完全不同,剑桥(本科生)的导师未必和学生属于同一专业,他更关心的是学生的选课和将来的职业发展,而不是传授专业知识。牛顿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后的导师是本杰明· 普莱恩(Benjamin Pulleyn,?—1690),他是一名希腊语教授,和牛顿的兴趣完全不同。 — location: 5417


我一直对大学的教育方法很感兴趣,并且每年花不少时间参与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管理。每次董事们和系主任们讨论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教育出有创造力的学生,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原则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 location: 5445


和一般大学生习惯于接受书本知识不同,牛顿从来不轻信书本上的结论,他总是需要用实验和数学计算验证前人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结果。 — location: 5451


在剑桥学习期间,牛顿针对所读的书做了详细的笔记,并且做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书中结论的正确性,这些实验的细节也记录在他的笔记中,后来有人将它整理成牛顿的早期文献《三一学院笔记》。我想大家一定都同意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剑桥一定要求牛顿按照笛卡尔书上的讲法回答考试问题,那么他就很难超越笛卡尔了。写到这里,我常常为我们当下的文科教育感到可悲,因为在灵活性很强的文科考试中总是要求学生遵从教科书里面的一家之言。 — location: 5461


或许是害怕教会,或者还有什么别的原因,总之,牛顿并没有及时将微积分发表。如果牛顿发表了微积分,莱布尼兹的工作是否就变得没有意义呢?事实正好相反,莱布尼兹对微积分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使用了一整套完整的数学符号,而不是微积分本身。牛顿首先是物理学家,他的兴趣更多地在于物理学和实验科学,微积分只是他在研究物理的过程中发明的数学工具,因此他设计的那套微积分符号虽然自己用起来非常自如,但是其他人用起来并不方便。而莱布尼茨是数学家,并且对符号运算很有兴趣,因此他使用的微积分符号不仅方便书写,而且容易学习。正是靠他的贡献,微积分理解起来才容易。 — location: 5575


图9.8 牛顿、菜布尼茨和拉格朗日对于函数的微分(导数)分别使用的符号 — location: 5588


实际上我们今天学习的微积分,已经既不是牛顿的,也不是莱布尼茨的,而是一个半世纪后法国数学大师柯西(Cauchy,Augustin Louis,1789—1857)的微积分,它建立在公理化的体系下,最为完备和严密。他使用的符号,则是混合了拉格朗日和莱布尼茨的符号。 — location: 5585


牛顿、莱布尼茨和柯西是对微积分贡献最大的三位数学大师。虽然他们的信仰和政治观点不同,但是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在科学上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的来说,牛顿是理性主义者,并且拥护民主政治,虽然他提出过所谓“行星运动的第一推动力”一说,但是他对宗教其实不感兴趣。而莱布尼茨则是专业的神学家,并且坚持认为上帝万能。柯西在政治上是一个保守的保皇派。他们通过数学的语言,在跨度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神交,使微积分得以完善。我一向反对因为一位科学家的政治主张而否认他的学术观点,政治主张和学术的对错无关。 — location: 5589


和欧几里得或者托勒密一样,牛顿是建立了科学体系,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项项孤立的发现和发明,而在于他的工作几乎为所有这些相关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他确立的科学体系包括: 1.以微积分为基础的高等数学 2.以牛顿三定律为主线建立的经典力学 3.以光子说为基础的光学 4.以万有引力为基础的天文学 — location: 5600


了解了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后,牛顿改进了望远镜。这是一次完全靠理论指导的发明。在牛顿之前,伽利略发明了折射望远镜,就是利用凸透镜的折射原理将远处的物体放大,并且因此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但是,由于不同的光折射率不同,因此当焦距比较短(放大倍数较大)时,不同颜色的光实际上聚不到一点上,造成影像模糊。使用过高倍数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远处的星星经过望远镜放大后,边沿模糊,并出现彩虹的颜色。要克服这个缺陷,就要省去凸透镜。我们都知道凸透镜是放大镜,没有了它怎么可能制造望远镜呢?牛顿有办法,他利用凹面镜反射的原理,同样可以将物体放大,同时又避免了光的散射问题,因为光反射的路线和颜色无关,这样聚焦就能更准确,也就可以把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做得更大一些。 — location: 5648


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加上万有引力定律,被后人评价为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牛顿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他第一个说明了太阳、地球、月亮和所有天体都是遵循同一运动规律,并且可以量化计算。 — location: 5740


牛顿因此感叹到“我能算出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motions of heavenlybodies,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 location: 5771


在科学研究上,正确的方法比正确的结论更重要,因为如果方法正确,即使一时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但是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走下去,最终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如果方法不正确,偶然得到一些正确的结论,对科学的发展却没有什么积累。 — location: 5830


英语中对“遗产”一词有两个翻译,一个是heritage,主要是指物质财富,另一个词是legacy,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和政治影响。 — location: 5845


牛顿在成名之后,有人问他何以取得如此多的发现,他回答说:“靠不断地思考。”“我把课题一直保持在我的面前,并且等待第一个黎明一点点地现出强烈的光芒。” — location: 5911


牛顿一直非常谨慎地看待自己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在去世前不久说过:“我不知道我可以向世界奉献些什么,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似乎只是像一个在海岸上玩耍的孩子,以时常找到一个比通常更光滑的卵形石子或者更美丽的贝壳来自娱,而广大的真理海洋在我面前还仍然没有发现。” — location: 5914


在大航海时代,最先崛起的不是意大利,反倒是地处欧洲边缘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有些时候,越是交通不便利的地区越是出商人。比如浙江的温州,地处偏远,迫使那里的人们从古至今都出门经商。 — location: 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