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comments.

元数据

1984

  •  1984|200
  • 书名: 1984
  • 作者: 乔治·奥威尔
  • 简介: 《1984》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寓言。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瓜分,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并用高科技手段监视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 出版时间 2013-10-01 00:00:00
  • ISBN: 9787544741835
  • 分类: 文学-外国文学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高亮划线

代译序

  • 📌 他表达的是一种对于人类未来近乎绝望的情绪,同时也预兆,除非历史的进程改变,否则全世界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大部分人类的特质,变成没有灵魂的机器人。

    • ⏱ 2022-05-19 04:36:06
  • 📌 这种对人类未来绝望的情绪与西方思想中最基本特征之一,即对人类进步以及人类创造正义与和平世界的能力怀有坚定的信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信念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以及基督教《旧约全书》中提倡的救世主观念。

    • ⏱ 2022-05-19 04:40:11
  • 📌 旧约全书》中的历史哲学观念认为,人类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长和发展,并最终会实现他们所有的潜能。它假设人类会充分发展理性与爱的能力,并因此理解这个世界,从而能和同伴以及自然共存,同时他们也能保留个性和完整性。

    • ⏱ 2022-05-19 04:42:36
  • 📌 先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人类最终会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基督徒将这转变成超越历史的、纯粹精神层面上的观念,但并没有放弃它与道德规范和政治之间的联系。

    • ⏱ 2022-05-19 04:43:22
  • 📌 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家强调,尽管“上帝之国”不可能在当世实现,但是社会秩序必须符合和实现基督教的精神原则。

    • ⏱ 2022-05-19 04:43:07
  • 📌 基督教派在宗教改革前后,用更加急躁、更加积极和更加革命的方式来强调这种观念。随着中世纪的结束,人类的感官和信念,已经不只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更加完美的社会,这种观念开始以新的力量和新的形式出现。

    • ⏱ 2022-05-19 04:44:29
  • 📌 就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两千多年来西方社会充满希望的传统被摧毁,并开始转化为一种绝望的情绪。一战时在道德上的麻木不仁仅仅是个开端,其他同类性质的事情相继发生:背叛了社会主义愿景的斯大林反动的国家资本主义;20世纪20年代末严峻的经济危机

    • ⏱ 2022-05-19 04:45:57
  • 📌 然而,大部分人不会自觉意识到这种威胁和自身绝望的境地。

    • ⏱ 2022-05-19 04:46:14
  • 📌 一些人坚信正因为现代战争具有如此大的毁灭性,所以战争不会发生;另外一些人宣称即使有六七千万人在核战争的头两天被杀,在克服起初的震惊之后,生活依旧会继续。在这种弥漫在我们这个时代新的绝望情绪变得明显和紧紧控制住人们的意识之前,奥威尔揭示了它,这恰恰是他作品的意义所在。

    • ⏱ 2022-05-19 04:46:22
  • 📌 另外两个作家,俄国的扎米亚京在他的书《我们》和阿道斯·赫胥黎在他的《美妙的新世界》中,都用跟奥威尔作品非常相似的方式表达了当时的这种情绪并对未来提出警示。这三部写于20世纪中叶的作品被我们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这是为了和上文提到的写于16、17世纪的“乌托邦”进行对应[1]。

    • ⏱ 2022-05-19 04:47:30
  • 📌 就像早期乌托邦作品描述充满自信的情绪和充满希望的后中世纪的人一样,反乌托邦描述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情绪和绝望的现代人

    • ⏱ 2022-05-19 04:47:35
  • 📌 这种转变是历史上最大的悖论:在工业时代早期,实际上人们还没有解决吃饭的问题,他们生活在一个为了经济效益而实行奴隶制、发动战争和充满剥削的世界里。人们只会将新的科学应用到技术和生产上——尽管如此,在现代化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是充满着希望。四百年后,所有的这些愿望都可以实现;人类可以为每一个人生产足够的物品;技术的进步可以带给国家比征服领土更多的财富,战争变得不再需要;全世界正在变得像四百年前那样统一。就在人们感受到所有的希望即将实现的这一刻,他们开始失去了它。这就是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核心,它们不仅仅描述了我们的未来走向,同时也解释了历史的悖论。

    • ⏱ 2022-05-19 04:47:56
  • 📌 我们》和《1984》都描述了社会的完全官僚化,人只是一个数字并且失去了所有的个性。

    • ⏱ 2022-05-19 04:48:11
  • 📌 尽管反乌托邦作品有如此多的不同,但是在一个基本问题上它们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哲学的、人类学的、心理学的、可能也是宗教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是否可以这样转变,变得忘记自由的渴望、尊严、完整性、爱——也就是说,人类是否可以忘记他是一个人?或者人类本性是否有一种推动力,可以对违背这些人类基本需求的事做出反应,然后通过努力去将这个野蛮无人性的社会变成一个有人性的社会?

    • ⏱ 2022-05-19 04:50:01
  • 📌 奥威尔最直接的贡献是在《1984》中假设了1961年和随后的五到十年之间的事情,并将独裁社会和原子战争联系了起来。在《1984》中,原子战争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出现;一场大规模的原子战争在大概十年之后爆发,数百颗炸弹被投到了欧陆俄罗斯、西欧和北美洲的工业中心。在这场战争之后,所有国家政府开始确信,如果继续这样的战争必定会使组织化的社会和他们的政权走向末日。出于这样的理由,没有更多的炸弹被引爆。而现存的三个大国集团“全都只是继续制造原子弹并储备起来,等待决定性机会的到来,他们都相信那一天迟早会来。”

    • ⏱ 2022-05-19 04:52:35
  • 📌 执政党的目标仍然是找到“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于几秒钟内消灭上亿人口”的办法。

    • ⏱ 2022-05-19 04:52:52
  • 📌 首先,他展示了持续的武器生产对经济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武器生产,整个经济体系就不可能正常运转。此外,他给出了一个社会必须怎样发展的图景:不断地为战争作准备、不断地担心被攻击和时刻准备着去寻找完全消灭敌人的手段。奥威尔的描述相当中肯,因为他有力地反对了“通过军备竞赛和寻找具有威慑力的‘安定’,我们依旧可以保持自由民主”这种当时流行的观点。

    • ⏱ 2022-05-19 04:55:21
  • 📌 这自欺欺人的观点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随着技术的进步(每五年就创造一批完全新式的武器,这种技术很快就允许炸弹从千万吨级升级到亿吨级和十亿吨级),整个社会都被迫转向地下生活,但是,热核炸弹的破坏力总能达到更深的洞穴,然后军方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对于可能的入侵者的恐惧和憎恨会摧毁民主和人文主义社会的基本态度。换言之,持续的军备竞赛,即使最终不会导致热核战争,也会毁灭被称作“民主”、“自由”或者“美国传统”的社会品质。奥威尔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能向我们揭示了,在一个时刻准备着热核战争的世界里,民主依旧可以存在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 ⏱ 2022-05-19 04:55:38
  • 📌 奥威尔提出的基本问题是“真理”是否存在?执政党所持有的“现实”“不是外在的。现实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执政党把持的真理就是真理”。如果是这样,那么控制好人的思想,党就可以控制真理。

    • ⏱ 2022-05-19 04:58:54
  • 📌 与检察官相比,党的领袖甚至都不去假装他们的体系是为了使人们快乐,因为人是脆弱和怯懦的的生物,他们都想逃避自由而不敢去面对真理。领袖们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事实上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权力。对他们来说“权力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权力意味着他们有能力制造无限的痛苦和去折磨他人”[2]。

    • ⏱ 2022-05-19 04:59:32
  • 📌 权力,可以为他们创造事实,创造真理。

    • ⏱ 2022-05-19 04:59:39
  • 📌 但这里更重要的是去辨认《1984》关于事实和真理的概念,当真理从属于政党的时候,它就是独断专行的极端形式。

    • ⏱ 2022-05-19 05:04:39
  • 📌 美国作家艾伦·哈林顿在《水晶宫中的人生》中描述了一幅在美国大公司中生活的微妙且无处不在的景象,他精妙地表达了当代的真理概念:“动态真理”。如果我为一家大公司工作,我就要声称这家公司的产品比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都要好,这是否可以验证和对于竞争对手是否公正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我还在这家公司,这样的声明就是“我的”真理,我拒绝检验这是否是客观有效的真理。

    • ⏱ 2022-05-19 05:04:58
  • 📌 主观地说,这个新的真理就像旧的真理一样真实。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和最具破坏性的发展趋势——人越来越工具化,越来越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位置来改变事实。

    • ⏱ 2022-05-19 05:05:15
  • 📌 只要经过大多数人的认可就是真理,口号在“几百万人怎么可能犯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人怎么可能正确”。奥威尔已经明确指出,在一个团体中,已经彻底废除真理作为一个有关现实的客观判断这个概念,任何一个在这个团体中的异端都会被视为精神错乱。

    • ⏱ 2022-05-19 05:05:20
  • 📌 我们说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行动自由、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社会,然而事实上这些大部分是一些托词。我们处于一个中央集权的工业社会,本质上是官僚主义,由唯物主义提供动力,轻微的精神和宗教关怀仅仅是起缓和作用。

    • ⏱ 2022-05-19 05:12:30
  • 📌 当然,奥威尔的描述是相当压抑的,特别是当你认识到奥威尔所描述的并不单单是敌人,更是20世纪末的整个人类种族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这种描述做出反应:变得更加绝望和顺从;或者认为我们还有时间,以更加清醒的态度和用更大勇气去应对。三部反乌托邦作品都反映出,人可以在完全丧失人性的情况下继续生活。

    • ⏱ 2022-05-19 05:13:00
  • 📌 奥威尔和其他两位作者,暗示着在我们新的工业管理制度下,人制造出像人一样的机器,而人却发展得像越来越像机器,这将是一个人性丧失、全面异化的时代,人变成了物品,变成了生产和消费过程之中的一个附件[6]。

    • ⏱ 2022-05-19 05:20:09
  • 📌 这种危险是现代生产和组织模式所固有的,它完全独立于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之外。

    • ⏱ 2022-05-19 05:20:16
  • 📌 所以《1984》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在面对着的危险,它会让人类丧失所有的个人痕迹、爱和批判性思维,但是因为人类的“双重思想”,人类甚至不可能意识到这种危险。这本书就像奥威尔发出的强有力的警告,但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1984》的描述也包括我们,而自作聪明地把他解释为仅仅是对斯大林主义野蛮行径的描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

    • ⏱ 2022-05-19 05:46:49

3

  • 📌 如果党能插手过去,说这件事、那件事从未发生过——那不是肯定比仅仅拷打和死刑更可怕吗? ^758867-6-4465-4508
    • ⏱ 2022-06-26 00:55:19

8

  • 📌 “如果有希望,”温斯顿在日记里写过,“它就在群众身上。

    • ⏱ 2022-07-14 12:28:00
  • 📌 革命前的生活是不是比现在更好”——就永远成为无法回答的问题了。但实际上甚至在现在,也已经是无法回答的了,因为对从遥远的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少数散居着的幸存者而言,他们没有能力把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做比较。他们记得上百万件无用的事情,例如跟一个工友的吵架,寻找丢了的自行车打气筒,一个死去很久的妹妹的表情,七十年前某个刮风的冬日早晨那卷着灰尘的旋风等等,却看不到相关的事实。他们就像蚂蚁,只看到小的,看不到大的。在记忆已经失灵、文字记录被伪造时——在这些事情发生时,就只能接受党所声称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提高,因为没有可资参照的标准。那种标准现在既不存在,以后也永远不会再有。

    • ⏱ 2022-07-14 22:46:20
  • 📌 他突然想到,一个人在遭遇危机时,要与之斗争的,从来不是外部敌人,而是自己的身体。

    • ⏱ 2022-07-14 23:58:01

3

  • 📌 如果你内心感觉愉快,你干吗还要为老大哥、三年计划、两分钟仇恨会以及所有别的操蛋玩意儿激动?

    • ⏱ 2022-07-15 01:53:22
  • 📌 禁欲和政治正统性之间有着直接和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党想把党员们的恐惧、仇恨和理智尽失的轻信保持在合适水平,除了抑制某种强烈的本能并把它转化成驱动力,又有什么别的办法?性冲动对党危险,党对之加以利用。他们对父母本能也照此处理。家庭无法在事实上被消灭,人们甚至被鼓励以差不多古已有之的方式钟爱他们的孩子。另一方面,孩子被有系统地改造得与其父母为敌,被教导监视其父母,并揭发他们的越轨行为。家庭实际上成了思想警察的延伸物。这样,每个人就会被十分了解他们的告密者日以继夜地包围。

    • ⏱ 2022-07-15 01:54:12

9

  • 📌 通过控制物品产量来让广大人民保持贫穷状态,也不是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在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约在一九二O年到一九四O年之间,很大程度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许多国家的经济因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土地抛荒,不再增添资本设备,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工作,靠政府慈善行为才得以苟延残喘。然而这也会导致军事上的弱势,因为它造成的贫困显然并非必需,使得反抗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让工业的车轮继续转动,而又不增加世界上的财富。必须生产出货物来,却又必须不去将之分配。实践中,只能通过不断的战争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 ⏱ 2022-07-16 12:48:11
  • 📌 战争最根本的行为是毁灭,不一定是人命,而是人们的劳动产品。

    • ⏱ 2022-07-16 12:48:16
  • 📌 在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之后,社会照例进行自我重组,分成上、中、下三个阶层。但是新的上等阶层跟以前的上等阶层不一样,他们并非依本能行事,而是知道怎样做才能保住地位。他们早就认识到寡头政治最稳固的基础是集体主义。财富和特权如果被集体拥有,捍卫起来也最为容易。二十世纪中叶进行的所谓“消灭私有财产”运动,其实意味着财富集中到了比以前少得多的人手里,不同之处是新的财富拥有者是个集团,而不是许多单独的人。从单独个人意义上说,党员除了很少的个人财产,别的什么都不拥有,但在集体意义上,党拥有大洋国的一切,因为它控制一切,并以其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置产品。革命之后那些年里,它几乎未遭反抗就获得了这种主宰地位,这是因为整个过程都以集体化为代表。一般人总会设想,如果资本家被剥夺财产所有权,社会主义就肯定随之而来。毫无疑问资本家被剥夺了财产,包括工厂、矿山、土地、房屋、运输工具——他们被剥夺了一切。因为这些不再是私有财产,那就一定应该是公共财产。作为源于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英社,沿用了社会主义的措辞,实际上也执行了社会主义纲领的主要部分,结果既是提前预见的,又是蓄意导向的,那就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变成永久性的了。 然而为了长期保持等级社会,问题还要复杂得多。统治集团之所以下台,会有四种情形,要么被外部势力所征服,要么其统治的效率不高,以致大众被发动起来造反,要么它让一个强大的、心怀不满的中等阶层得以出现,要么它丧失了统治的自信和意愿。这些因素都不是单一起作用的,作为规律,某种程度上说,这四种因素全都存在。统治集团如果能防止此四种因素出现,就会永远掌权。说到底,决定性因素还是统治集团自身的精神状态。

    • ⏱ 2022-07-16 12:59:03
  • 📌 因此,从我们目前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唯一的真正危险,是从他们自身阶层分化出一个由能干、未尽其才、渴望权力的人所组成的集团,从而产生出自由主义和怀疑主义精神。这就是说,问题在教育,要不断促进领导集团和紧挨其下的更大的行政管理集团的觉悟,而大众的觉悟则要以否定大众的方式来影响。

    • ⏱ 2022-07-16 12:59:43
  • 📌 老式社会主义者被训练跟所谓的“阶级特权”作斗争,他们以为不是世袭的,便不会是永远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寡头政治的连贯性并不需要在实际意义上世袭,也未能想一想世袭贵族统治总是短命的,而像天主教会这样具有吸纳性的机构,有时会维持几百到几千年。寡头统治的要旨不是父传子、子传孙,而是坚持死者加诸生者的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只要它能指派自己的后继者,统治集团就永远会是统治集团。党所关心的不是血统上的永存,而是自身的不朽。只要等级化结构永远保持不变,至于是谁掌握权力并非重要。

    • ⏱ 2022-07-16 13:01:42
  • 📌 英社认为历史事件并非客观存在,而仅仅存在于文字档案以及人们的记忆里。档案和记忆在哪些方面一致,哪些就是过去。因为党全面控制档案,也全面控制党员的思想,因此过去就是党想让它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同时虽然过去可以被篡改,但它在任何特定事例上,却从未被篡改过。因为不管它在当时是需要按什么样子再创造,这一新版本就成了过去,没有任何不同形式的过去存在过

    • ⏱ 2022-07-16 13:12:04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