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comments.

元数据

谈读书

  •  谈读书|200
  • 书名: 谈读书
  • 作者: 朱光潜
  • 简介: 本书辑录了朱光潜先生谈读书的文章,涵盖诗歌、剧本、小说、书信、日记等,涉及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传达出对书籍文化的纯粹爱好和独到见解。文中如品茶一般,分享了读书的乐趣和体悟,指出如何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陶冶审美能力与道德情操。朱先生学贯中西,平易近人,对青少年的阅读与成长有很好的言传身教之功。
  • 出版时间 2020-09-01 00:00:00
  • ISBN: 9787544783408
  • 分类: 文学-散文杂著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高亮划线

谈读书

  • 📌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记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

    • ⏱ 2023-07-15 10:36:28
  • 📌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总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 ⏱ 2023-07-15 10:36:26
  • 📌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 ⏱ 2023-07-15 10:36:23
  • 📌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

    • ⏱ 2023-07-15 10:36:22
  • 📌 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 ⏱ 2023-07-15 10:36:21
  • 📌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 ⏱ 2023-07-15 10:36:18
  • 📌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 ⏱ 2023-07-15 10:36:30
  • 📌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 ⏱ 2023-07-15 10:36:28
  • 📌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 ⏱ 2023-07-15 10:36:27
  • 📌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 ⏱ 2023-07-15 10:36:25
  • 📌 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

    • ⏱ 2023-07-15 10:36:22
  • 📌 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

    • ⏱ 2023-07-15 10:36:20
  • 📌 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

    • ⏱ 2023-07-15 10:36:19
  • 📌 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我们只看学术史,凡是在某一科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他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 ⏱ 2023-07-15 10:36:24
  • 📌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 ⏱ 2023-07-15 10:36:20
  • 📌 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 ⏱ 2023-07-15 10:36:29
  • 📌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记笔记做卡片的训练,宜于早下功夫。

    • ⏱ 2023-07-15 10:36:25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 📌 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也有些地方使我很高兴。父亲没有教我读八股文,可是家里的书大半是八股文,单是祖父手抄的就有好几箱,到无书可读时,连这角落里我也钻了进去。坦白地说,我颇觉得八股文也有它的趣味。它的布置很匀称完整,首尾条理线索很分明,在窄狭范围与固定形式之中,翻来覆去,往往见出作者的匠心。我于今还记得一篇《止子路宿》,写得真惟妙惟肖,入情入理。八股文之外,我还看了一些七杂八拉的东西,试帖诗、《楹联丛话》、《广治平略》、《事类统论》、《历代名臣言行录》、《粤匪纪略》,以至于《验方新编》、《麻衣相法》、《太上感应篇》和牙牌起数用的词。家住在穷乡僻壤,买书甚难。 ^43665537-2-1725
    • ⏱ 2023-07-16 22:03:15

谈学文艺的甘苦

  • 📌 我对于做人和做学问,都走过许多错路。现在回想,也并不十分追悔。每个人的路都要由他自己摸索出来。错路的教训有时比任何教训都更加深切。我有时幻想,如果上帝允许我把这半生的账一笔勾销,再从头走我所理想的路,那是多么大一件快事!但是我也相信,人生来是“事后聪明”的,纵使上帝允许我“从头再做好汉”,我也还得要走错路。只要肯摸索,到头总可以找出一条路来。世间只有生来就不肯摸索的人才会堕落在迷坑里,永远遇不着救星。

    • ⏱ 2023-07-21 10:40:26
  • 📌 凡是不能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本来的面目

    • ⏱ 2023-07-21 13:06:26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 📌 第4章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 ⏱ 2023-07-21 15:08:39
  • 📌 一个人在读书方面想有成就,明眼人的指导固大有裨益,自己的暗中摸索有时也不可少,因为失败的教训往往大于成功的

    • ⏱ 2023-07-21 14:18:12
  • 📌 欧洲文化,大概地说,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希腊的,科学哲学的思想和文艺作品都是后来的模范;一是希伯来的,宗教信仰大半是它的贡献;一是条顿的,继承希腊精神而发挥为近代科学与工商业文化

    • ⏱ 2023-07-21 14:55:37
  • 📌 在思想方面,柏拉图的对话集最好能全读,至少也应读《理想国》,这是用对话体写的。从古到今,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像柏拉图那样面面俱到,深入浅出,用极寻常而幽美的文字传极深奥的道理。要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哲学家,读柏拉图是最好的门径;要引起一点哲学的兴趣,训练一点哲学的头脑,读柏拉图也比读任何其他哲学家强

    • ⏱ 2023-07-21 15:15:05
  • 📌 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大部分是犹太的历史和宗教家的训词。《新约》记耶稣生平言行及耶稣教传播的经过。一般人对《圣经》不必全读,《旧约》中读《创世记》《出埃及记》《约伯传》《诗篇》数篇,《新约》中读任何一个《福音》也就够了。

    • ⏱ 2023-07-21 15:08:00
  • 📌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初期大师,他的《神曲》不可不读。较软性的读物有薄伽丘的《十日谈》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 ⏱ 2023-07-21 15:08:18
  • 📌 卢梭的影响最大,他的《自传》和《民约论》[6]是了解近代欧洲的一个钥匙

    • ⏱ 2023-07-21 15:15:22
  • 📌 正统派哲学家自然要推康德和他们的唯心派的继承人。但是他们的作品大半难读,一般读者如能去硬啃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固然顶好,否则看一两部较好的哲学史也可略见一斑(通行的有Rogers,Thilly,Weber,Windelband所著的都可用)

    • ⏱ 2023-07-21 15:15:38
  • 📌 我们为一般人说法,只能介绍几位登峰造极的作者,比如说,一个普通读者如能就莎士比亚的剧本,莫里哀的喜剧,歌德的诗文集,易卜生的剧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诸人的小说集中各选读三数种,也就很可观了。

    • ⏱ 2023-07-21 15:15:49
  • 📌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非本文范围所及。但有几部虽为科学专著而已成古典的书籍不能不约略提及,例如达尔文的《物种源始》[7],亚当·斯密的《原富》,穆勒的《群己权界论》[8],里波、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弗雷格的《金枝》,都有很广泛的读者,并不限于专门家。

    • ⏱ 2023-07-21 18:42:51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 📌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 ⏱ 2023-07-21 18:42:56
  • 📌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 ⏱ 2023-07-21 18:42:55
  • 📌 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 ⏱ 2023-07-21 18:42:54
  • 📌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 ⏱ 2023-07-21 18:42:53
  • 📌 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须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自然会僵死,会腐化

    • ⏱ 2023-07-21 18:42:53
  • 📌 读诗的功能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 ⏱ 2023-07-21 18:42:58

谈文学选本

  • 📌 文学作品是读不尽的!人生有限而近代生活又极繁忙,所以对于爱好文学的人们,我们不必要求过奢,不妨容许他们取一点捷径。让每个人都接近一点文学,总比叫大多数人因书籍太多而索性不读,较胜一筹

    • ⏱ 2023-07-21 18:42:52
  • 📌 读文学也是如此,人所读的尽管为量极少,必须真正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关于文学的“道听途说”,如文学史、文学大纲、戏剧原理、小说作法之类书籍

    • ⏱ 2023-07-21 18:42:50
  • 📌 文学上披沙拣金的工作应该让修养深厚的学者去做。这种工作的结果就是选本。它的最大的功用在供一般人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一国文学最精华的部分所能给的乐趣。

    • ⏱ 2023-07-21 18:42:54
  • 📌 从这些事实看,专靠选本也有很大的危险,那就是依傍一家之言,以一斑揣想全豹。很少有选本能把所选的作家的真正面目揭出来。

    • ⏱ 2023-07-21 18:42:52
  • 📌 每个研究文学者对于所读的作家都应自作一个选本,这当然不必编印成书,只要有一个目录就行。学问如果常在进展,趣味会愈趋纯正。今年所私定的选目与去年的不同,前后比较,见出个人趣味的变迁,往往很有意味

    • ⏱ 2023-07-21 18:42:56

诗的隐与显

  • 📌 言情的杰作如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以及晏几道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诸诗妙处亦正在“隐”,如梅圣俞所说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 2023-07-21 18:42:58
  • 📌 。深情都必缠绵委婉,显易流于露,露则浅而易尽

    • ⏱ 2023-07-21 18:42:57

读书笔记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划线评论

  • 📌 回到了解中国固有文化的问题,中国向来传统教育所着重的大政并不错。中国中心思想无疑地是儒家,而儒家的渊源的渊源在《论语》、《孟子》和“五经”。无论从思想或是从艺术的观点看,《论语》都是一部绝妙的书,可以终生咀嚼,学用不尽的 ^18769176-7JS31h50B
    • 💭 cd
    • ⏱ 2023-07-21 15:09:36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