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comments.

元数据

看准

  •  看准|200
  • 书名: 看准
  • 作者: 饭爷
  • 简介: 本书深入解析诸多经济现象,教你看懂经济周期,识别各类投资陷阱。 从经济规律中,看准投资时机,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书,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规避陷阱,掌握投资机遇。
  • 出版时间 2022-01-01 00:00:00
  • ISBN: 9787559657923
  • 分类: 经济理财-管理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高亮划线

第一章 看懂经济的本质, 掌控财富规律

  • 📌 现代央行抛弃黄金这个抵押物,建立信用货币以后,需求和复苏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大程度上靠的都是央行刺激。没有央行强有力干预,其结果就是当年的经济大萧条。

    • ⏱ 2023-07-01 08:55:16
  • 📌 目前的市场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快速增长时代,步入缓慢增长时代。增长速度代表着蛋糕做大的速度,也代表劳动者能分到的蛋糕份数。过去的高增长不再,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步入存量竞争。

    • ⏱ 2023-07-01 08:54:57
  • 📌 为什么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3)?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在陷入内卷(4)化?为什么现在仅仅靠勤劳没办法致富?存量竞争就意味着,行业的新人越来越难分到市场的蛋糕,因为优势地位都被之前进来的老人占据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少数行业,年轻人都会感觉机会在变少。尤其是2016年这拨房价上涨以后,除了少数天才可以杀出重围,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压力与质量主要取决于上一代的资产积累。

    • ⏱ 2023-07-01 08:55:14
  • 📌 为什么会出现分化和“大吃小”呢?因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癌症。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解决了基本的生产匮乏问题以后,如果没有科技突破或者开拓出新的市场,就很难再发展了。随着产能提升,大部分传统产业都会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然后大家开始打价格战。

    • ⏱ 2023-07-01 08:55:02
  • 📌 最终的结果就是,各行各业回归平均利润,保持在一个仅能维持运转的微利水平,小公司的市场被大企业占领。企业利润水平不高,员工收入自然也提不上去,购买支付能力也没办法提升。因为产能源于需求,需求源于消费,消费源于工资。企业利润降低,则会减少工资,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到了这个阶段,多数传统产业已经没办法像过去高速发展时期一样,给大家提供比较高的薪资福利水平。反而因为整个行业利润微薄,导致从业人员的收入多年不涨,这都是因为行业增量不再了。大学里面的多数传统工科,对应的就是这些陷入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劝退,“85后”这批人面临的就是这种状况。

    • ⏱ 2023-07-01 08:55:00
  • 📌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发现制造业产能过剩,传统行业投资无钱可赚,自然会转换思路,投向利润更高的行业。2008年之前驱动我国经济的,除了制造业投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城镇化和房地产。所以在2008年4万亿元大放水出现、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后,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资金开始脱离投资实体和制造业,转而涌入房地产和其他各类资产

    • ⏱ 2023-07-01 08:55:17
  • 📌 因为从2008年以后,全球都已经从靠劳动和勤奋就有机会致富的时代,过渡到必须依靠资本和金融才有机会致富的时代。资金在利润驱动下,不断涌入各类资产炒作,大幅推高了资产价格。

    • ⏱ 2023-07-01 08:55:13
  • 📌 不过资本巨鳄们在近些年是不屑于投资房产的,因为杠杆和超额利润实在是太低了。他们选择的是涌向互联网平台,试图通过砸钱补贴,最终砸出垄断的地位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些年崛起的几个互联网平台,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外卖,其实都是一样的打法。先是砸钱补贴买用户,等用户体量足够大,可以实现垄断的时候,就能对平台上的所有客户获取超额利润。到这里还不算完,他们还可以再把用户和数据拿到资本市场,再换一次钱。这种“一鱼两吃”,已经是互联网领域的经典打法了。

    • ⏱ 2023-07-01 08:55:09
  • 📌 不过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只是瓜分存量做二次分配,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劳动生产率停滞的问题。他们瓜分的存量,基本都是原来实体经济占领的份额。这也导致了最近几年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因为在全社会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这个蛋糕总量也是一定的。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收入决定消费支出的。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互联网从里面分走的越多,实体能拿到的就越少。

    • ⏱ 2023-07-01 08:55:04
  • 📌 因为收入总量就这么多,消费的钱花在网络,就不会花在实体上。

    • ⏱ 2023-07-01 08:54:57
  • 📌 干活能赚多少工资,很大程度上和你的公司赚不赚钱有关系。收入的差异导致了最聪明的那批人,削尖脑袋往金融和互联网行业钻。

    • ⏱ 2023-07-01 08:55:00
  • 📌 每个时代的红利是不一样的,用上个时代的经验去判断下个时代是非常可笑的。一个人做选择的时候,忽略了对历史进程的研究,结果注定是一个重大悲剧。过去40年里,国家在高速发展,尤其是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所有行业都有极大的人才缺口。拿大学来说,80年代的高校刚刚恢复高考,学校师资力量青黄不接。再加上当时大学生也少,很多人本科毕业就能留校,然后读一个在职的硕士或博士。那时候的老教授往往比那些留校的大二三十岁,没几年就要退休了。所以很多人上升也很容易,四十岁就做了教授,职业发展一片坦途。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国家的科研投入也在加大,这批人又很容易拿到大量经费。随着年纪增长,事业也风声水起。可能那个时代学什么,都是越老越吃香。现在同样是高校,博士毕业去到高校做青年教师,基本上是非升即走,压力和以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恢复高考40年,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存量巨大,但是行业的增长越来越缓慢。增长慢了机会自然就少,新的坑位也少。再加上现在干部年轻化,你上一级领导都还很年轻,可能也就比你大个10 岁左右,基本上是一代人。熬到他退休你当管理层还不知猴年马月,怎么可能还会像以前一样资历越老越吃香?

    • ⏱ 2023-07-01 08:55:05
  • 📌 当经济有增量的时候,大家日子都相对好过;当增量不再的时候,就开始难熬了。所有专业都在劝退,本质上是因为经济增长放缓以后,蛋糕都被分完了。传统行业分完了,计算机也快分完了,存量市场就是这种状况。目前可以说没有一个专业对口的就业市场, 除了计算机类专业相对好一点儿。因为近10 年,移动互联网是新兴行业。这个行业不断从实体经济把存量蛋糕抢过来,近几年增速又非常快,才给了从业者大量的上升机会。以前是增量市场的时候, 有大学生这个身份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在存量市场的时候,一个人仅仅靠大学生这个身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得所学的专业能够为有前景的行业所用才有前途,最近10 年的互联网行业就是典型案例。

    • ⏱ 2023-07-01 08:55:02
  • 📌 这种情况下,不劝退又能怎么办呢?劝退的本质是大学生太多,社会提供不了这么多优质岗位。这些年太久没有新的科技革命了,什么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热核反应,大家都在押宝。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实现突破,搞成一个就是几十年红火,成不了就继续内卷。随着社会进入中低速增长,全社会能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少,发生在“70后”“80后”身上的教育投资带来阶级跨越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 ⏱ 2023-07-01 08:55:10
  • 📌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有关很多年轻人这两年都不太想努力开始“躺平”这件事。作者在文章里面讲了自己身处一、二线城市的四个同事。几个人差异最大的地方,就是家庭条件和背后的资源支持。日子过得比较好的,基本都是家境比较好,与个人努力的关系不能说没有,但关系不大。而且不同家境的孩子面对工作的态度也不一样,因为身上背负的压力不一样。这个作者描述的情况,与这两年我所观察到的情况差不多。大学生毕业两三年以后,生活分层越发厉害。这个分层的主要因素不是受过什么样的专业教育,而是家庭提供的资源支持和财力支持。从统计数字上看,下一代人过得好不好,越来越依赖于上面一两代人的积累。父母手里有积累,能在大城市资助得起孩子买房,和孩子自己白手起家,完全靠薪水过日子的,完全是两个世界。这是因为目前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已经很难靠一个普通年轻人自己单打独斗完成。即便这个年轻人身处一线城市,能为其提供30万元以上年薪职位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毕竟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是传统行业,拿到手的年税后收入通常都在15万元以下,就算是一线城市也是这样。传统行业给不了高薪,道理也非常简单。多数传统行业早就步入成熟期。整个行业利润都很微薄,也就很难给出高薪。只有少数新兴行业,在资本砸钱快速扩张的时候,才能给新入行的人提供高薪。这些新兴行业能容纳的就业人口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激烈,且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进入。多数传统行业的薪资水平提不上去,但房价涨了很多,这导致没什么家底的年轻人想在大城市留下来越来越难。如果你没办法靠买房买资产和大城市绑定,那么本质上这个城市与你无关,你能做的仅仅是为这个城市发光发热。

    • ⏱ 2023-07-01 08:54:58
  • 📌 10年前房价没现在这么高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还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扎根。现在除了少数好学校好专业毕业的优秀学生,比如名校出来就去做高收入工作的金融或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他行业的年轻人基本很难仅凭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立足。未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变缓,整个社会能提供的机会变少,已经是必然。

    • ⏱ 2023-07-01 08:55:18
  • 📌 未来社会拼的是个人获得优势位置的能力,以及获得资源支持的能力。未来的机会显然会更少,而不是更多。如果你现在不能积累一些东西,将来你的孩子的处境会更难。网络上曾经有一句很火的话:“我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这句话让很多人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普通人,你一生的努力必定是拼不过人家几代人所积累的。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那我去创业,赶上的速度会不会快?我并不鼓励大家在没什么特长的情况下去创业。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多数传统行业并不适合新人大展拳脚。这几年做小生意赚钱越来越难,如果自己没有特殊的技能,还是不要去创业。因为传统行业已经定型,你作为一个新人凭什么能赢过那些搏杀多年的老前辈呢?

    • ⏱ 2023-07-01 08:55:11
  • 📌 个人的努力和决策选择,从来都是和历史进程捆绑的。“70后”和“80后”日子相对好过,并不是因为他们比“90后”和“00后”更有能力。事实恰恰相反,“70后”和“80后”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能力和眼界总体比不上“90后”和“00后”,很大程度是赶上了时代红利而已。现在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在国内多数普通人还能挖掘机会的地方,一定是刚刚产生的新兴行业,而且是年轻人在玩的那些新东西。这种行业获得丰厚收益的可能性才更大,类似的机会在传统行业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道理也很简单,新领域不存在老前辈和原始积累,大家都是新手小白,也更容易出头,比如这几年流行的短视频与直播。这些东西前辈都不会去涉及,也不存在资历的门槛。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少年轻人在这些新兴领域赚到了钱。每代人只能抓住属于自己时代的机会,追赶上一个时代的机会,是非常难的。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看个人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 ⏱ 2023-07-01 08:55:12
  • 📌 因为通货膨胀流动性收紧2020—2021年疫情之后一年多时间内经济的变化,是不是有点儿美林时钟在加速的感觉?因为信息传播速度变快和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美林时钟已经变成了美林牌风扇。每次经济走到过热期,人们最怕的就是加息,因为往往这时候资产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利率水平的上升,对高位的资产价格可以说是噩耗。历史上资产价格泡沫被刺破,多数也是因为通货膨胀起来以后加息。而现在通货膨胀已经取代疫情,成为很多基金经理最担心的风险问题。

    • ⏱ 2023-07-01 08:55:06
  • 📌 既然知道加息会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为什么还要加息?其实原因就是美联储决定加息与否的衡量标准,主要不是资产价格,而是物价和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美联储连续加息,但是倒退回2007年,美联储依然会选择这么做。要知道加息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政治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增速不一定要非常高,而是要稳定并可预期。经济数据快速增长,但通货膨胀率不可预测才是最大的问题。今年通货膨胀3%,明年通货膨胀20%,这会影响大多数市场的决策。

    • ⏱ 2023-07-01 08:54:55
  • 📌 通货膨胀的不可预测和流动性危机一样,都属于信任危机,是对货币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怀疑和不信任。美联储作为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需要做的是在稳定国内情况的同时要考虑全球其他国家的情绪,力求维持全球国家对美元的信任。

    • ⏱ 2023-07-01 08:55:13
  • 📌 长期以来许多国家宁可被美国剪羊毛,也要囤美元美债。一方面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在世界各地通用,购买各国所需的大宗商品;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元美债的预期非常稳定,信用好,流动性也很强。在现今情况下,世界上至今还没出现其他货币能够替代美元的地位。除了通货膨胀预期和货币信用的问题,美联储加息与否还必须考虑实际通货膨胀压力,这一点也是全球央行都在考虑的重点。消费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各国所不能承受的,毕竟不能让人们吃不起饭。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会让央行不得不开始考虑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所带来的社会秩序失控的后果,美国也不例外。

    • ⏱ 2023-07-01 08:55:09
  • 📌 每次危机都很相似世界步入工业时代以来,最近几百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征兆都是在不断重复的。虽然因为历史时代不同,表面上看历次全球经济危机都有当时那个阶段独有的特点,但如果从底层逻辑来观察,任何历史时期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共性依然非常一致。首先是从社会整体看,由于贫富分化走到极致,导致全球消费市场的饱和。毕竟日常消费品还是要靠普通人消费的。1929年发生的大萧条,就是因为社会贫富分化以后,普通人口袋里没有钱。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资本家自然就要降低产量,减少劳动力雇用。减少劳动力雇用,又会造成更多的人失业。

    • ⏱ 2023-07-01 08:55:07
  • 📌 普通人失业以后更买不起东西,资本家只能进一步减少雇工和降低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就循环不起来,还会陷入“产品卖不出去→老百姓失业→产品更卖不出去→失业加剧”的循环之中。

    • ⏱ 2023-07-01 08:55:06
  • 📌 其次是到了这个阶段,因为全球消费饱和化,往往会呈现出制造业大国集体产能过剩的局面。这种产能过剩从国际上看,会使得世界主要制造业大国出现各种贸易争端和矛盾激化的情况。

    • ⏱ 2023-07-01 08:55:01
  • 📌 之前的1929年大萧条也是这样,因为全球陷入消费饱和,制造业大国产能过剩。当时的世界消费中心美国竖起贸易壁垒,英国搞起了殖民地内部大循环,后发的主要工业国日本和德国,因为国内普通人太穷,消化不了国内的过剩产能,而国外的主要市场英国和美国又关上了大门,所以他们只能转向军备领域消化过剩产能,通过征兵和扩军创造就业。因为大量征兵和扩军,可以消化无法就业的民众。兵员多了自然需要军备,过剩产能生产出来的军备,也就被消化了。不过军队不能无限扩张,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如果不打仗,国家就会走向破产。随后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发动“二战”,对外掠夺财富、消化军备,防止国家走向破产就成了必然。

    • ⏱ 2023-07-01 08:55:15
  • 📌 工业化大生产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产能变得不再是问题,反而出现了相对过剩。怎么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怎么让投资这些产能的资本赚到钱,才是最大的问题。产能过剩,东西销售不出去,投资制造业不赚钱,资本自然就会转向其他赚钱的行业。为什么国家一直呼吁资本投资制造业,大家却充耳不闻地拿着钱跑去投资其他热门领域,而不愿意投资实体经济,还不是因为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低。所以这个阶段大家看到的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之前制造业积累的财富和利润,持续转移涌向各种资产,推高资产泡沫。这导致劳动所得和资产增值所得的差距不断拉大。

    • ⏱ 2023-07-01 08:55:04
  • 📌 在低息环境下,资产价格泡沫会不断积累。等泡沫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对利率非常敏感。后面如果通货膨胀来袭,央行被迫提高利率,就会刺破高位的资产泡沫,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年我国一直推出各种政策,不断打压房地产市场变相加杠杆,就是为了防止资产泡沫太大。现在美股没有飞流直下,很多人在楼市高杠杆投资,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等到美股开始大跌,全球金融危机拉开序幕,高杠杆的投资压力也就来了。现在不停地限制楼市加杠杆,提高首付比例加厚银行安全垫,本质上就是在预防后面美股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连锁反应。

    • ⏱ 2023-07-01 08:54:59
  • 📌 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货币,我们可以把货币理解为信用凭证。货币的诞生就是为了取代物物交换,本质上就是一种信用。我相信你给我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能换到我想要的东西,这就是货币的信用。因为这个信用的存在,一般等价物是什么都无所谓。可以是开始的黄金、贝壳,也可以是现在廉价的纸币甚至是电子符号。这些信用依托央行存在,整个市场的信用就是央行的信用,凭借央行的权威性做保证。到了现代社会,钱等同于信用,也等同于债务,可以说债务决定了货币的扩张。所以我们会看到,经济的繁荣和债务杠杆的提高基本上是同步的。这些债务的周期有长有短,短期债务量达到顶峰的过程,也就是经济繁荣的顶峰。往往一些富翁最风光的时候,就是债务杠杆扩张最快的时候。当整个社会步入偿债期,此时我们会看到短期经济萧条和危机诞生。这个短期债务周期的间隔,差不多是10年。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会发现长期债务周期间隔大概是60年,也就是我们说的康波周期(6)。短期债务周期叠加长期债务周期会发生什么?上次发生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随后爆发了“二战”

    • ⏱ 2023-07-01 08:55:15
  • 📌 如果做过统计也会发现,历史上的每一次危机多数是从证券市场泡沫破裂开始的。首先是股市或者债券市场崩溃,之后引发了连锁反应,各种高估的资产泡沫都会随之破裂。银行体系因为资产泡沫破裂收紧贷款,市场上的流动性枯竭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这个阶段其实大多数普通人还没什么感觉。等到失业率和收入下滑传导到居民层面,往往已经是传导的最后一步了,这时候危机已经步入中后期(因为危机是分阶段的)。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经济大衰退,起因都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崩盘。企业在信用紧缩的背景下,根本没法借到钱,直至慢慢扩散成整个经济体的危机。这一切发生的时间跨度,远比大家想象的长,可能是一年时间,也可能是几年时间。比如距离我们最近的那场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早在2007年秋季就已经发酵。但这时候大多数人并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股市貌似开始下跌了。如果看各种资料,多数人都觉得危机是在2008年发生的。因为2008年基本处于危机顶峰,标志性事件也出现了——雷曼破产了。这时候美联储不得不被迫出手救市,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以拯救经济。多数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感受到危机来了,其实这个阶段,都该准备出手抄底资产了。

    • ⏱ 2023-07-01 08:54:59
  • 📌 每次危机以后,央行能采取的手段并不多,也就是固定的“三板斧”。比如大规模印钞票搞经济刺激,就是一定会用到的一种手段。大量印钞会让人们手里的钞票贬值,带来资产价格上涨。穷人手里并没什么资产,所以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 ⏱ 2023-07-01 08:55:16
  • 📌 从历史上看,遇到金融危机,央行救市固定的“三板斧”从来没变过,基本就是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和准备退出三个阶段。稳定金融的方式,主要是稳定资产负债表,从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因子来解决问题。资产负债表的公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和本金之和。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有资产、负债和本金三要素。所以央行稳定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依然是“三板斧”:稳定资产价格、降低负债成本和注入本金。

    • ⏱ 2023-07-01 08:55:08
  • 📌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通过什么手段来稳定资产价格呢?答案就是大量买进资产。为稳定资产价格,美联储首先会自己下场买货,承接市面上大型机构的抛售。这等于是主动下场,通过增加市场上的购买力,直接稳定资产价格。2020年因为疫情导致资产价格暴跌的时候,其实美联储也下场了——通过大量买入企业债和垃圾债来稳定资产价格。降低负债成本这件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每次危机我们都会看到美联储降息,这本身就是在降低负债成本。在过去的加息周期里,我们一般会看到美联储会把联邦利率升高到3.5%以上。这个循环操作,除去收割国外财富,本质上也是在为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衰退做准备。因为降息的前提,首先是有息可降。所以我们会看到经济只要复苏,美联储就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加息,美其名曰防止经济过热。其本质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加息带动美元回流,来收割海外资产填补亏空;另一方面是积攒后面过冬的口粮,等经济再衰退时候,可以再用降息的手段刺激经济。因为一旦衰退开始,美联储手里有三四个点的利息可以刺激经济,就能让危机平稳度过。

    • ⏱ 2023-07-01 08:55:03
  • 📌 通常一般程度的衰退,只需要3个点的降息和一两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就能拉回来,之后经济会自己恢复。但这种辛苦攒下的救命钱,平时是不能拿出来用的,不然到了关键时刻手里就没有筹码了。所以通常只有三种情况值得触发大规模降息救市:失业率快速上升、股市急速下跌和通货紧缩。

    • ⏱ 2023-07-01 08:54:56
  • 📌 我们知道2008年那次金融海啸非常剧烈,美联储除了入市购买垃圾资产,就是快速降息。但2008年这次直接用掉了5个点的利息,这等于说美联储手里储备的子弹基本打光了。2015年开始,美联储正式开始加息,一路把利息加到了2点多的位置。美联储就是天天挨骂,也必须硬着头皮继续加息。因为这一年是美国收割全球和危机时代储备子弹的开始。不过这次加息最先刺破的不是别人家的泡沫,而是自己家用企业债回购堆起来的股市泡沫。所以我们才看到,在2019年的时候,美联储居然在加息和收割别国资产的目标没完成的时候,突然降息了。原因就是自家股市扛不住加息,开始暴跌了。后面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个过程。美联储被迫连续降息的同时,开启了无限量化宽松,打光了手里所有的子弹。要知道过去已经十多年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了,资本主义的10年经济小周期差不多已经到了。原本酝酿中的美国债务危机也在这里伺机等待爆发,这次甚至叠加了60年长债务康波周期。

    • ⏱ 2023-07-01 08:55:11
  • 📌 现在美联储就已经打光了手里的所有子弹,后面美股跌下来的时候怎么办呢?未来可能除了负利率和无限量化宽松,就没什么其他办法了。最后还能选择的,只有注入本金这个操作。

    • ⏱ 2023-07-01 08:55:08
  • 📌 可以预见的是,下一轮危机产生的时候,全球央行也并不会有什么新花样,依然还是这“三板斧”。因为在没有热战发生可以刺激需求的背景下,央行能采取的刺激经济措施依然还是这几样。事实上从金本位瓦解开始,就意味着现代金融体系已经步入信用时代。本国发行的货币只是一个低成本的工具。你把它当成钱可以,当成纸也可以。最终目的是通过调节货币这个工具的数量和价格,维持经济和就业稳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资产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劳动所得依然无法和资产所得相匹敌。

    • ⏱ 2023-07-01 09:06:06
  • 📌 本国发行的货币只是一个低成本的工具。你把它当成钱可以,当成纸也可以。最终目的是通过调节货币这个工具的数量和价格,维持经济和就业稳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资产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劳动所得依然无法和资产所得相匹敌。

    • ⏱ 2023-07-01 21:43:33
  • 📌 美联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手段,只能靠一次次的印钞,尝试把钱送到穷人手里。不过和央行期待的结果不同的是,每次印钞以后都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比如疫情之后,因为全球央行大放水,各国拥有3000万美元以上财富的富人的资产都在大幅增长。很多穷人却失去了工作,只能靠领取政府发放的财政救济才能勉强把日子过下去。

    • ⏱ 2023-07-01 21:43:30
  • 📌 不断印钞支撑经济的结果就是:钞票越印越多,资产价格越来越贵,社会整体的贫富分化越来越大。说起来每次经济危机的根源,都是剧烈的社会贫富分化之下,资本还在继续投资,试图获得利润。但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没有办法消耗掉这些产出。投资持续亏损和大量过剩产能停滞,意味着资本的湮灭,大萧条也就来了。

    • ⏱ 2023-07-01 21:43:28
  • 📌 等到社会贫富分化和穷人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政治上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要知道现在40岁以下的美国人手里,只有不到6%的社会财富。这批人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的情况,最终的破坏力会非常惊人。

    • ⏱ 2023-07-01 21:43:26
  • 📌 所有资产价格上涨都是货币现象,不管我们看到股市上涨,还是楼市股市上涨,其实都是这个道理。底层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本质就是钞票印多了。很多人都开始把精力放在资产配置上,就是因为在现在美联储这个全球央行印钞的背景下,持有现金就等于让自己的购买力被动贬值。这里可能对那些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小,影响最大的还是手里有一点儿积蓄的中产家庭。在泡沫增值的时候没有赶上,那么泡沫破灭的时候,买单的人肯定少不了你。

    • ⏱ 2023-07-01 09:08:34
  • 📌 如果你手里有不少现金,那就要考虑转变思路了。因为大量印钞以后,货币购买力贬值的速度远比你想象的快。如果一直拿着现金,最终一定又会像2008年大放水以后一样,持有100万现金和100万资产的人,差距在印钞的背景下会被迅速拉开。

    • ⏱ 2023-07-01 09:08:45
  • 📌 我们知道国际金融理论里面,有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这个理论对美元这种全球货币以外的任何区域货币都非常有效。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说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只能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这个三角中选择两个。

    • ⏱ 2023-07-01 09:13:40
  • 📌 正常情况下,一个地方资产泡沫太大,资本还能自由流动。外资的选择必然是卖掉炒高的资产锁定利润,然后把利润换成美元,换汇出逃。因为外资知道,泡沫最终一定会破的。泡沫破了不但没有利润,还可能血本无归。

    • ⏱ 2023-07-01 09:17:43
  • 📌 要知道危机发生的时候除了避险资产,其他所有资产都是不值钱的,没有一个不大幅偏离实际价值,这时候国际资本会回来抄底。这时候危机国低价优质股票会被外资横扫,银行会被外资廉价买走,大量核心资产和优质企业会被外资廉价收购。

    • ⏱ 2023-07-01 09:18:23
  • 📌 但美元由于是国际货币,衡量的不只是美国本国的财富,而是全球的实物财富。所以我们会看到,2008年以后即使美联储不停量化宽松印钞,不断超发货币,可是美国大规模印钞以后,国内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美元印出来以后,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买到东西,等于对应的是全球实物商品产能。只要全球的实物商品产能,也就是全球GDP不断增长,就能支持美国印制更多的钞票,却不发生大规模通货膨胀。

    • ⏱ 2023-07-01 21:43:30
  • 📌 我们之前一直在说,中产阶级不掌握生产资料,是没办法一劳永逸的。因为只要央行不停地印制纸币,你的存款的实际购买力就在不停地贬值,你也在变得越来越穷。单单央行印钞导致的实际购买力贬值,就能让你好不容易存的那点儿钱在两代之内逐渐消失殆尽。

    • ⏱ 2023-07-01 21:43:32
  • 📌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要美国霸权犹在,全球就会继续用美元,一起给美元增信。要是真的美国经济彻底崩溃,那么大家手里的美债和美元都会变成废纸

    • ⏱ 2023-07-01 21:43:32
  • 📌 美联储这个世界央行不断印钞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资产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涨,劳动所得依然无法和资产所得相匹敌。没来得及上车的人,依然会被甩出很远的距离。看看欧洲核心国家德国的房价和欧洲央行的印钞曲线拟合,可能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资产价格上涨是个货币现象。

    • ⏱ 2023-07-01 21:43:29
  • 📌 如果后面像我猜测的一样,美元真的因为债务规模过大,最终走向负利率,也许这个阶段,黄金会变成最耀眼的资产,会被无数资金追捧,炒到天上去。因为黄金是天然的货币,但是它又没有利息。

    • ⏱ 2023-07-01 21:43:31
  • 📌 利率怎么调节经济如果国家觉得经济过热开始加息,把现在的利率从5%提高到8%,那就是告诉你,新开企业没有8%的利润就别干了。这相当于用提高资金成本的方式来限制低利润行业的过度投资。如果国家觉得现在经济衰退需要刺激经济,把利率降低到2%,那就是告诉你,新开企业利润低一点儿不要紧。现在是经济衰退期,我们更看重的是就业,只要能解决就业,2%的利润也可以做。这相当于用降低资金成本的方式来降低行业准入,以维持经济衰退期的就业。通过在经济的衰退过热期调节利率,也就是资金的价格,国家就可以调节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 ⏱ 2023-07-01 21:43:27
  • 📌 加息会刺破经济泡沫,那首先要有经济泡沫。未来的经济泡沫已经是肉眼可见。目前不管从哪个指标看,美股都已经处在经济泡沫期了,而且经济泡沫还挺大。比如就拿巴菲特最喜欢的股市估值指标看,泡沫已经非常明显。这里我们再强调一下巴菲特指标代表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巴菲特最喜欢用这个指标作为泡沫的衡量标准。巴菲特指标本身,是用GNP这个实物财富作为基准,来计算实体经济的证券化率程度和资本市场泡沫化程度的。这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用美国股市的总市值除以美国用美元计算的GNP总值。GNP本身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创造的实际财富。股票市场的总价值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创造的实际财富证券化以后,对应的货币价值

    • ⏱ 2023-07-01 21:43:34
  • 📌 在一个已经完成实物财富证券化的成熟国家里,用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除以GNP的比值,衡量的其实是一个国家实物财富的泡沫化程度。

    • ⏱ 2023-07-01 21:43:34
  • 📌 按理说国家发展了,经济规模变大了,税源也应该更多了,为什么税收不上来了呢?因为一个国家到了后期,财富越来越向大户集中,富人有很多办法不交税。他们可以找法律漏洞,可以迁移到避税天堂,还可以打着做慈善的名义避税。政府在和平年代拿他们也根本没办法,很多国家不收遗产税的原因是,别国不收你收的话,富人就会带着钱逃离。

    • ⏱ 2023-07-02 14:46:21
  • 📌 而且一些国家发展到后期,各种利益集团的人都会进入政府担任高官,他们会想办法推动有利于自己的税收政策,所以大户们基本上是不纳税的。可国家开销总要维持啊,支撑国家开销的税收就只能由中产阶层承担,这点全世界都一样。到最后中产自然就越来越穷。富人不承担纳税义务,全部让中产承担,中产变穷也就避免不了了。

    • ⏱ 2023-07-02 14:46:54

第二章 经济中的危机和教训

  • 📌 为什么政府债务就不会引发危机呢?因为在现行的信用货币体系下,理论上政府债再高也不会出问题。内债不算债,可以当成一种税。化解内债的办法有很多,可以央行印钞,也可以把利率降到零甚至负利率。但企业债和居民债就不同了,央行根本无能为力,总不能让央行印钞帮企业和个人还债吧

    • ⏱ 2023-07-03 08:18:31
  • 📌 美国总统柯立芝时期的繁荣和咆哮的20年代,源自古典自由主义。这种态度反映到经济上就是:政府把企业交给了市场,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左右手。完全市场化带来的结果是强者恒强,后面自然是马太效应(3)越来越厉害。小公司一个个倒下,大公司越来越大,形成垄断组织。整个2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上涨了2%,垄断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却因为流水线的大量投入使用而上升到55%。2%和55%之间的差额就是资本家赚到的剩余价值,后面自然是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最后的结果是10%的人占有了45%的社会财富

    • ⏱ 2023-07-03 08:27:49
  • 📌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因为贫富分化太剧烈,导致穷人丧失购买力没钱买东西,造成生产相对过剩。所以要解决问题就要让穷人有钱买东西,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通过创造需求提供工作机会,给工人发工资提高购买力

    • ⏱ 2023-07-03 08:31:02
  • 📌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衰退造成私人投资不足、开工下降,这时候失业率就会上升。大萧条证明古典经济学那套自由主义理论无法克服周期性经济危机,无法解决大萧条带来的大量失业问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政府应该动用看得见的手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推行财政赤字,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维持就业就成了最佳选择。

    • ⏱ 2023-07-03 08:33:18
  • 📌 之前的自由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生产2元钱的东西,发1元钱工资。结果最后东西卖不出去,因为穷人没钱买。凯恩斯主义是资本家生产2元钱的东西,发1元钱工资,政府再负债1元钱发下去。大家获得2元钱的东西,资本家多赚1元钱,政府负债1元钱。事实上,凯恩斯主义并没有减少资本家的利润,只是把资本家赚到的钱变成了政府的有息债务。政府本身是没钱的,只是向资本家借债加税来创造需求,通过发工资来提升穷人的购买力。为了追求眼前的就业和平衡,政府通过负债把现在的问题往后推。借债是要还的,等还债的时候政府只能指望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税收增长,否则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凯恩斯的反对者提出这么玩债务会越来越多,借到最后还不上问题更大。凯恩斯的回答是,用这个策略将来可能会死,不用的话现在就得死。所以凯恩斯主义就算是毒药,各国政府也得吞下去应对大萧条。

    • ⏱ 2023-07-03 08:34:02
  • 📌 这也是为什么凯恩斯主义的致命弱点是政策主张与生俱来的通货膨胀倾向。政府不是大量借债嘛,所以总是在试图通过印钞贬值货币,以减轻债务带来的财政压力

    • ⏱ 2023-07-03 08:35:15
  • 📌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失业只会存在于经济低迷期,这时候生产停滞,利率走低。通货膨胀则发生在经济高潮期,这时候生产发展,利率走高,所以失业和通货膨胀不会并存。通货膨胀和失业突然间同时来了,意味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来了,也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来了

    • ⏱ 2023-07-03 08:35:37
  • 📌 里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失灵以后,里根上台了。里根的口号很振奋人心:“让美国再次伟大。”如果说凯恩斯理论是从需求角度刺激经济,那么里根经济学就是从供给角度刺激经济。供给学派认为,国家搞凯恩斯那套,就是通过劫富济贫给底层发钱从而提高购买力。这是人为创造需求,这种办法一方面用高福利养懒人,一方面搞出一堆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市场的调节作用被政府破坏了,企业该破产不破产,人民该劳动不劳动,经济肯定好不了。里根开出的药方是什么呢?废除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改回原教旨资本主义。看看口号就知道他改了点什么:“小政府,低税收,低福利”“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行调节经济问题”“政府不能解决问题,问题就出在政府”。没错,里根上台以后把对内经济政策又改回到了2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那套自由主义。所谓里根经济学,对内其实就是原来古典自由主义那套东西的加强版。政府减税,持续削减福利,企业大规模推行私有化是其核心。因为这套思路是以恢复供给端企业活力为核心的,所以被称为供给端改革。

    • ⏱ 2023-07-03 08:37:49
  • 📌 如果凯恩斯主义对内是想办法给水库加水,让经济发电机继续运转的话,里根经济学对内就是想办法把水库里剩余不多的水再想办法榨干净。里根经济学认为东西卖不出去购买力产生了缺口,并不是消费者真没钱了,而是消费者总是喜欢攒钱,希望存钱有备无患,用来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钱都被存起来了,自然市场购买力就有了缺口,而且高福利社会总会让人们期待政府免费给自己解决问题,还会养懒人。里根经济学当时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此前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几十年推行高福利,美国人还有不少积蓄,也能榨得出油水。所以当时里根砍掉社会福利逼着美国人花钱的时候,是可以为资本主义续命的。怎样才能让人们花钱呢?简单啊,把福利砍了,让大家必须去花钱。能让人必须花钱的东西首先是食品,但这个东西是没法动的,穷人饿肚子要出大乱子。其他能让人花钱的就是教育、医疗和住房类项目了,所以从里根时代开始,这些行业就开始大规模推行产业化。中产阶级成为经济改革的牺牲品。对于中产来说,克服了这几个困难,中产就能保持自己的阶级;克服不了这些问题,中产就会往下滑。所以哪怕再困难,中产也要想办法加入这个游戏中。之后再用消费主义给中产阶级洗脑,巧妙地把智商和阶层同消费挂钩,掏空中产阶级的口袋。

    • ⏱ 2023-07-03 08:38:47
  • 📌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里根时代之后的中产阶级的负担越来越重,也越来越穷。在1971—2015年的40多年间,美国中产阶级的空心化一直在稳步推进。生活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美国人的比例从1971年的61%降至2015年的49.4%。当然,美国中产阶级人群持续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来自收入端的不断减少。全球化以后产业转移,因为制造业不断转移到其他国家,造成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普通人拿不到产业跨国转移带来的利润,这部分好处都被跨国企业拿去了。

    • ⏱ 2023-07-03 08:39:11
  • 📌 新自由主义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那么里根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就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里根经济学从世界的角度看,更像是凯恩斯主义的加强版。凯恩斯时代美国政府向人民借钱,国债是美国政府对本国人民的债务,这种债务上限很低。罗斯福在“二战”前借了400亿美元,就把美国人民的口袋借空了,借不到新钱还不起旧债就只能打仗。打完仗之后,肯尼迪和约翰逊又借了一轮,到尼克松时就已经扛不住了。里根时代另辟蹊径,通过推行新自由主义把美国政府变成全世界的超级政府。美元升级为世界货币,美国国债向全世界发行,也就是向全世界借债。

    • ⏱ 2023-07-03 08:40:31
  • 📌 美国拿着美元向全世界各国投资输出购买力,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纸币。它以美国政府的信用做担保,在全世界流通,为全世界输出购买力。它的发行依赖于美国政府发的国债,这些国债由全世界一起购买、一起承担。这打开了美国的借债上限,意味着只要还的上利息,美国就可以发行海量国债,输出海量美元。凯恩斯主义的本质是国家借钱刺激需求搞发展,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起上,通过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借钱是要还的,想彻底解决还钱问题,除非天降横财,或者瓜分他国资产

    • ⏱ 2023-07-03 08:40:49
  • 📌 不过对于美国来说,当时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二战”以后美国人一直在和苏联对抗,还烧钱打了几次战争,根本没什么收益回流,所以凯恩斯主义自然玩不下去,走到了尽头。新自由主义为什么能玩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呢?不得不说美国从里根时期开始运气真的好,在20世纪80年代拉美危机先收割一拨,90年代苏联解体再收割一拨,后面成功打压日本制造业刺破泡沫又收割一拨,亚洲金融危机再收割一拨。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技术突破,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和世界工厂捆绑。这一系列有如神助的好运把美国经济推上顶峰,一直给新自由主义续命到现在。后面按照美国自己的计划,如果能收割其他体量大的国家,还能再续命一拨。当初美国同意中国入世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现在没办法收割中国,美国的债务也越来越大,后面还不上钱的话,新自由主义也即将走到尽头。从80年代里根打开美国债务限制开始,美国的国债上限就在不断上调。最近的增速是越来越快,几乎是一根直线开始加速向上。曼哈顿第六大道的国债钟每天都在显示着激增的美国国债。按照国债钟官网预测,2024年美国国债预估将达到43万亿美元。

    • ⏱ 2023-07-03 08:41:26
  • 📌 我们之前说过债务是有天花板的,不可能永远不停地借下去。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天降横财,想从内部债务解决问题主要有三个办法:一是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债务占GDP的比重;二是不断提高债务上限,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印钞;三是直接违约。目前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落后于债务增长的速度,要达到债务增长速度,GDP增速需要超过7%。美国也无法直接承受债务违约的巨大风险,因为会引发远超2008年的经济危机

    • ⏱ 2023-07-03 08:41:45
  • 📌 大量印钞的结果,自然就是全球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是债务人的胜利和狂欢,因为对居民和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等于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资产价格的上涨会明显降低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实现我们之前没有完成的去杠杆任务。

    • ⏱ 2023-07-03 08:41:54
  • 📌 货币超发后,首先是债券的价格上涨,接着是权益类资产的价格上涨,然后是大宗商品和地产的价格上涨,最后是食品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消费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上涨是各国所不能承受的,底层吃不起饭是要出事情的,所以后面会让央行不得不开始加息。加息累积几次之后,就会带来债务崩塌,那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美股大瀑布的到来

    • ⏱ 2023-07-03 08:42:13
  • 📌 或许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在衰退转萧条之前还有最后一次繁荣。可以预见的是,这次可能要靠投资和补库存周期来实现货币扩张,投资主要是基建,补库存动的主要是上游周期品。周期品需要需求驱动,后面我们应该会看到全球都会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基建。

    • ⏱ 2023-07-03 08:42:34
  • 📌 经济危机乃至大萧条发生的根源每一次社会剧烈的贫富分化,带来的结果都是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最终的结果会让整个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东西卖不出去,工人拿不到工资,经济陷入停滞和危机

    • ⏱ 2023-07-03 08:43:19
  • 📌 贫富分化的难题从古到今,不管在任何时代,社会运行的主线都是经济。多数社会问题本身也都是经济问题的延伸。其实国家从本质上看很像是一个公司。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能赚到钱。有了利润以后,公司才能给员工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公司也是有钱以后,才能建设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公司福利待遇没跟上,企业文化建设也没跟上,员工就总想着跳槽,到外面去寻求美好生活。国家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如果经济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认同感就不够,也就总是想往更发达的国家跑。很多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但从经济角度看,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可以说利润和收入水平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根本,经济繁荣则是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础条件。不过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伴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贫富分化程度不断扩大。而且这个趋势一旦开始,就基本不可逆,最终影响社会稳定。人类社会认识到经济发展以后必然产生的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巨大之后,各种学者和经济学家就试图不断寻求可行的办法,以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结构长期稳定。回顾历史,所有人提出的办法都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些学者和经济学家的思考和理论,最终也都倒在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道难题面前。历史上,每个国家或者王朝的重生、强盛、衰退和毁灭,其实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前大家经常听到的所谓的三百年王朝周期律, 说到底也是贫富分化和土地集聚问题。

    • ⏱ 2023-07-03 08:44:04
  • 📌 不过亚当·斯密这套古典经济学理论里面,最矛盾的一点是:既然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人的私心,在没有国家干预的背景下,大家都会不择手段赚钱。而没有干预的自由竞争,就会存在一个强者和弱者的问题。作为自由竞争中的强者,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不断想出各种办法,试图从弱者那里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马太效应之下,弱者永远是被剥削者,剩余价值必定是被强者瓜分。原因在于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商、判断力和执行力也天差地别,最终必定导致贫富分化不断拉大。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人难以接受,然而这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以前总有人觉得贫富分化不断拉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制度不公平导致的。然而即使起步条件一样,只要时间足够长,贫富分化依然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这是由于个体在智力、判断力和决策执行这些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 2023-07-03 08:45:14
  • 📌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消除人和人之间的天赋和能力的差异。这种能力的差异在经济自由竞争的背景下,必定会体现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上。最终的结果就是,钱会不断向有能力的人聚集。这也是贫富差距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扩大的原因,只能延缓,不能解决。想要强行消除这种差异,就意味着国家需要介入干预。如果国家不介入干预,社会显然不会出现强者给弱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因为从人性的角度看,大家都不是圣人,触动利益是一件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的事。既然不存在让有能力的强者自愿为弱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自然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所以最终市场和经济自由调节的结果,一定是强者切走的蛋糕越来越多,弱者得到的蛋糕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贫富分化也会越来越大,巨头垄断也会慢慢形成

    • ⏱ 2023-07-03 08:45:41
  • 📌 国家为什么要干预自然界的竞争法则,是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动物如果活不下去,可以直接去死。但人类社会不是这样,因为人不像动物会选择默默等死,而是会选择反抗

    • ⏱ 2023-07-03 08:45:50
  • 📌 这个道理就像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富人坐头等舱,穷人买得起站票。虽然站着的人不太舒服,但好歹也享受到了大船的红利。后面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坐头等舱的富人依然在头等舱,大量穷人却因连站票都买不起,要被踢下船了。那么这些将被踢下船的人,不会做等被踢下船然后被水淹死,而是会合力凿沉大船,让大家同归一尽,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王朝周期律。所以国家出手干预,通过各种方式从富人那边拿钱,做转移支付补贴穷人,就成了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不过因为人性的自利性,多数经济学家一直不看好减缓贫富分化这件事。他们常说的一个理由是,这种国家人为干预违背了市场原则,非常影响经济效率。

    • ⏱ 2023-07-03 08:46:18
  • 📌 学过经济学的应该都知道,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篇就讲了,最低工资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然而这些经济学家没考虑到的一点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减缓贫富分化,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穷人,是必须做的事情。不然放任贫富分化无限扩大,就会造成社会撕裂和动荡

    • ⏱ 2023-07-03 08:46:29
  • 📌 而且经历了自由竞争导致的剧烈社会贫富分化以及后面引发的大萧条和“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发现,国家想办法减缓贫富分化,给底层注入购买力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创造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因为老百姓只有在有钱的情况下才能消费,没有市场需求,企业生产出来东西也卖不出去。消费人群越大的情况下,需求才会越大。最终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进一步分摊成本、降低价格。企业有了规模效应不但成本降低了,还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些钱可以拿去搞研发和进行技术升级,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这一切发展的基础都是有足够的需求,也就是由所谓的购买力来驱动。

    • ⏱ 2023-07-03 08:47:11
  • 📌 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家,剥削起工人来残酷无比。这种背景下资本家是赚到钱了,但国内的老百姓非常穷,所以根本买不起国内生产的东西。这就导致工业品生产出来国内老百姓买不起,只能出口到国外。不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也是有尽头的,因为地球就那么大。等全世界的外部市场都开拓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天量工业品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之所以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当时主要工业国都出现了生产过剩,需要打仗争夺殖民地和外部市场了

    • ⏱ 2023-07-03 08:47:44
  • 📌 西方应对的措施大萧条以后过剩产能没法消化,大家只能自己顾自己。西方几个主要工业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应对萧条。英国采取的是竖起贸易壁垒,在自己的殖民地搞起了内循环。美国同样竖起了贸易壁垒,开始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德国这种出口导向型国家彻底完蛋了,只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 ⏱ 2023-07-03 08:48:40
  • 📌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维持当时德国经济运转的,是大量廉价商品出口到海外创汇带回的利润。因为“一战”之后德国普通人实在太穷,开始的时候根本买不起这些工业品

    • ⏱ 2023-07-03 08:49:04
  • 📌 1929年突如其来的大萧条,打破了之前的循环。美国那边不但因为老百姓破产购买力没了,还竖起了贸易壁垒,开始征收高额关税。英国人也搞起了殖民地内部的经济内循环。德国人的东西卖不出去,经济自然陷入了崩溃,老百姓开始大规模失业,整个社会也开始陷入困境。这时候希特勒想出了办法,就是让国内的过剩产能转型生产军工产品。首先是扩大军队,以大量征兵让年轻人入伍的方式来降低失业率。扩军在当时也不奇怪,所有国家都在扩军。不过多了这么多兵员,自然需要更多的军备。之后希特勒通过国家大量发行国债借贷,让军队拿这些钱向企业订货,生产军备产品,这样德国国内的过剩产能就利用起来了。然而一大堆军备怎么消耗和变现就成了大难题。这些东西既不能给普通人吃和用,也不能卖给别人维持国家经济运转,更不能给资本家还债。借债买来的军备如果不打仗,就是一堆完全没法消耗的废铁。因为扩军吸收就业总有饱和的一天,借来的债务也总有要还的那一天。这时候为避免国家破产,对外发动战争消耗军备就成了必然。德国想到消灭过剩产能的办法,是靠借债扩军和制造军备产品创造就业。

    • ⏱ 2023-07-03 08:50:10
  • 📌 因为美国和德国最大的不同,是德国穷,美国则在一战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虽然国内财富分布不均,贫富差距很大,但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还是很健康的,有挪腾的余地。美国先是开始出手大规模拆分垄断巨头,降低贫富分化,开始搞自我革命。被拆分掉的垄断企业里,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旗下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这家公司被罗斯福出手拆分,变成了几个公司。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最恨的人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上帝啊,我们纳税人真是瞎了眼,竟然把这么一个混混送进了白宫。”以前我总说未来大家会看到下次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会出手拆分垄断互联网巨头。这个道理其实和当年罗斯福拆分标准石油一个道理,不过是历史重现罢了。后续因为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美国人通过政府借钱发展基建和转移支付的方式,吸收过剩产能和扩大就业。与此同时,罗斯福新政还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对富人收重税调整收入结构。通过以工代赈等各种转移支付方式,降低贫富分化程度,给底层注入购买力。当时罗斯福对富人们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我拿掉的是你们身上的一块肉,为的是不让外面穷人要你们的命。”

    • ⏱ 2023-07-03 08:50:52
  • 📌 “一战”之后,世界上大多数财富都通过战争订单的方式,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美国才能通过转移支付拖时间。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拖延。拖到别人顶不住发动战争,全球部分产能因为战争被摧毁,生产过剩的问题就解决了。

    • ⏱ 2023-07-03 08:54:03
  • 📌 大萧条期间美国的成功经验,使得凯恩斯主义被确立为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人们希望的是通过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实现改革,来维系原有的经济模式。毕竟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推倒重来是对他们最不利的选择,大洗牌会导致他们丧失原有的优势地位。他们允许在现有的基础上,为保持自身领先地位做出适当的让步和改革,但绝对不愿意看到推倒重来这种事情发生。

    • ⏱ 2023-07-03 08:54:20
  • 📌 历史问题一直在不断积累,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这也造成了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底层负担越来越重,富人利益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是,遇到危机就靠量化宽松政策拖延。按照凯恩斯的思路,央行在危机中不断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试图拉动社会总需求回升。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次次把金融危机的代价分摊到每个个体。然而每次在泡沫阶段获得高额收益的富人群体,并没有在危机中承担义务。最终的结果是底层群体成为受害者,而且在货币政策的马太效应下,贫富差距日渐增大。

    • ⏱ 2023-07-03 08:54:39
  • 📌 为了和苏联抗衡,比拼制度的优越性,防止被和平演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以后也进行自我调整,主动出台各种社会福利和劳动保护政策,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转移支付的方式,在国内培育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大萧条期间各国都竖起贸易壁垒,不开放自己的市场,以及“二战”以后苏联的出现。这两件事使得老牌西方国家纷纷认识到,提高工人待遇,开发内需市场成了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必要因素。马克思说过一段话,是用来描述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可以说非常经典:“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是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保持对富人高税收,不断做转移支付,在国内建立一个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这个阶段是美国中产最幸福的阶段,一人工作可以养全家,大政府高福利是这个阶段美国的特点。西方的工业品不光能卖到海外了,国内老百姓也消费得起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也都顺畅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里根上台。里根重推新自由主义,开始压榨国内的中产阶级,给富人们减税。因为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方需要比拼制度优势的外部压力也没有了。所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对中产阶级下手,把“二战”以后给中产阶级的各种转移支付和福利,通过消费主义和教育医疗等各种手段拿回来。消费主义由此诞生。

    • ⏱ 2023-07-03 08:58:00
  • 📌 要知道解决不了贫富差距和分配问题,就不能带来有效的需求回升。钱都集中在富人手里,自然消费需求不足。数据有多好看,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就有多难过。于是现在又回到了分界点。美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又回到了1929年那个历史最高点的位置。目前美国最富有的50个人的财富,比美国最贫困的1.65亿人的财富总和还要多得多。整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会带来私人消费不足,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增长停滞。后面一旦美股泡沫破灭,所有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以前借的债务利息可能还不上了,借新还旧的游戏也玩不下去了。一旦借新还旧停止,前期所有庞大的债务都会要求兑现,债务负担会进一步压缩有效需求。需求停滞以后,紧接着就是经济开始逐渐失速,最终步入萧条。

    • ⏱ 2023-07-03 08:58:48
  • 📌 资本投资从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赚更多的钱。消费需求不足导致资本失去利润来源的时候,资本就会停下来。订单数量不足,不光会让资本选择停止投资,还会选择裁掉多余的员工。贫富差距过大本来就导致需求不足,裁员带来的收入减少会进一步加剧需求不足,最终经济更会走向死循环。

    • ⏱ 2023-07-03 08:59:04
  • 📌 危机的产生每次发生经济危机,只会让穷人更倒霉,富人更有钱。贫富差距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拉大。很多人可能会奇怪,经济危机难道不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吗?其实每次经济危机的时候,穷人总是最遭殃的倒霉蛋,而且危机发生过后,多数穷人甚至会更穷,富人甚至会更富,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大,最终系统会走向崩溃。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大放水拯救经济,把问题向后拖延。金融危机期间大量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由于失业还不起贷款,失去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很难再买回这些房子。富人们却拿到了银行的贷款和金融支持,抄底大量资产。因为富人购买了大量资产,也在后面的美联储放水推升资产价格中赚得盆满钵满

    • ⏱ 2023-07-03 08:59:37
  • 📌 1970年,苏联进口谷物仅220万吨。1985年,苏联进口的谷物已经达到4560万吨。市面上近四成的粮食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短短十几年间,苏联从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产粮国变成粮食进口国,全世界1/6的粮食都要被苏联进口来填饱老百姓的肚子。要知道苏联这种依赖石油价格的经济非常脆弱,想满足国内粮食需要,首先需要用石油出口换取巨额外汇,也就是美元,再用美元大量进口粮食,一旦油价下跌美元不足,粮食进口就没法保证了

    • ⏱ 2023-07-03 09:16:36
  • 📌 很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强调必须维持足额外汇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和自主、强调新能源开发减少石油依赖

    • ⏱ 2023-07-03 09:16:57

第三章 看懂股市趋势,成为投资赢家

  • 📌 如果你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后,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人,除了房地产投资客,剩下的能够从投资中获利并且全身而退的人并不多。总而言之,牛市的时候大家看起来似乎都能赚到钱,但最终没有几个人可以落袋为安。

    • ⏱ 2023-07-03 11:54:16
  • 📌 因为大多数人在市场低谷的时候不敢进,在高位的时候又追涨加仓

    • ⏱ 2023-07-03 11:54:23
  • 📌 在股票市场中,我们赚的到底是谁的钱呢?索罗斯曾经说过,金融是一场基于假象和谎言的游戏。要想守住并赢得更多的财富,就要看清其假象。一旦进场,最关键的就是在假象和谎言被人们认知之前退出这场游戏。

    • ⏱ 2023-07-03 11:54:35
  • 📌 既然赚的是别人的钱,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投资者众多,真正能够赚钱的却不多呢?因为大多数人在看见市场低位的时候都保持谨慎,等到发现能够赚钱之后,就开始跟风投资,后面越涨越疯狂,跟进的资金和投资客也越来越多。

    • ⏱ 2023-07-03 11:54:50
  • 📌 很多人不明白,资本市场的绝大部分暴利并非来自生产经营,而是在于估值的变动。一家公司在上升时期的估值可能是其低谷时期的5倍,这其中就有我们投资的机会。所以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就是股票低位的时候买入,股票高位的时候卖出。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强调低位重仓。因为如果你在高位买入后,这个公司的价值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回归

    • ⏱ 2023-07-03 11:56:25
  • 📌 所以巴菲特指标的本身,是用GDP这个实际财富作为基准,来计算实体经济的证券化率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 ⏱ 2023-07-03 11:57:16
  • 📌 一件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那段:“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投票机,但长期看来它更像是称重机。虽然从最终的结果看,称重机会胜出,但短期会是由投票的筹码来左右。因为短期投票的筹码,最大的决定因素,可能是人们狂热的情绪。”巴菲特这段投票机和称重机理论,说的其实就是股票的长期价值是由其盈利和估值决定的,虽然短期可能会被人们狂热的情绪推高。

    • ⏱ 2023-07-03 11:58:42
  • 📌 情绪变量,是指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周期性爆发。股市乐观的时候往往会更乐观,悲观的时候往往会更悲观。看看牛市顶部时候人们的心理和熊市底部时候人们的心理,大家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

    • ⏱ 2023-07-03 12:00:15
  •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市场估值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其次是企业盈利和人们的情绪

    • ⏱ 2023-07-03 12:09:07
  • 📌 这次美股泡沫破灭之后,我并不认为全球央行靠货币或者财政刺激就能把经济救起来。后面很可能会像1929年一样,全球经济步入萧条。不管怎么刺激,经济都处于低潮阶段。因为这次不光有史无前例的美股泡沫,还有史无前例的贫富分化。底层百姓已经真正丧失了购买力。

    • ⏱ 2023-07-03 12:16:58
  • 📌 其实价值投资只是一种投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不能赚到钱,还要看你能不能把它用对。价值投资的本质是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因此价值投资的前提是你持有股票对应的公司本身必须优质。因而这里存在着两个天然陷阱:一个是持有多长时间算长期,另一个是怎样的资产才能算得上优质。这就导致普通投资者为了搞清楚自己所投资公司到底是否优质,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判断公司的水平和资产质量上。普通投资者花了这么长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又根本比不过那些从事多年投资的机构和基金经理。

    • ⏱ 2023-07-04 00:08:44
  • 📌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价值投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以过去几年股价长期稳定上涨的几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开始大涨之前,公告中藏着什么蛛丝马迹。看懂财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诱发股价上涨的因素,这才是推升价值的关键

    • ⏱ 2023-07-04 00:08:54
  • 📌 技术分析也很有用对于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只要自己手里的资金还没有到达可以左右股价的程度,这个时候最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不是单纯地阅读财报,而是做最基础的技术分析,这才是我们在股市里能够自我保护的不二法门。因为无论是我们拥有的资金、信息还是我们研究的深度、广度,都比不上专业的机构。然而就连专业的机构也会马失前蹄,因此一个普通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技术分析就更加直观和简单一点。技术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是一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其实就是概率论。基础技术分析在告诉我们当股票某个图形出现之后,以当前的数量和价格大概率可能会出现什么走势。越是长周期的技术分析,准确率就越高;越是短周期的技术分析,相对准确率越低。很多人觉得技术分析没用,是因为用错了方向,天天拿短周期的技术分析来判断全局。资金可以影响短周期的走势,但很难撼动长周期的走势,所以在长周期上判断的趋势往往比较可靠。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重视长周期,如月线、季线,因为确实比较重要。

    • ⏱ 2023-07-04 00:09:24
  • 📌 除了数学与统计学,技术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投资者群体效应和信息差带来的变化会越来越明显。由于人们在交易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考虑自己的成本价格,所以散户在某个区域集中买入或者套牢以后,就在技术上形成了压力位或者支撑位。技术分析已经二十年没什么新东西了。以前我在最开始学习技术分析的时候,阅读的是期货技术分析教父约翰·墨菲的著作《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其实这类书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对统计学、概率论和心理学的研究。很多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都看不起技术分析。如果我们对于二者研究清楚了,就会发现它们殊途同归。认真观察一个公司股票的图形,会发现往往从成交量和价格上,基本能反映一切。

    • ⏱ 2023-07-04 00:09:44
  • 📌 股市投资方法论对于手里资金不富裕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好投资这件事,选股、组合和择时三者缺一不可。

    • ⏱ 2023-07-04 00:09:47
  • 📌 从选股的角度来说,首先至少要排除财务造假或行业不景气的公司,然后在位置和估值双低的低位板块或者公司里面寻找有潜在增量和上涨预期的公司。我一直在强调低位,因为低位意味着我们的投资成本是与一些大型投资机构保持一致的,这样的投资才相对安全。增量预期也很重要。没有增量预期,即使处在低位的公司也不会有大量资金涌入,从而不会产生估值扩张带来的上涨效应

    • ⏱ 2023-07-04 00:13:16
  • 📌 钢铁板块过去很长时间估值一直很低,但股价也一直没有上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有增量预期。投资没有增量预期的低估值公司,就像买了张债券

    • ⏱ 2023-07-04 00:13:24
  • 📌 投资要做组合,不要单投一个板块或者公司。非专业投资者单只公司配置,最好不要超过总资金的20%。做组合的目的是通过分散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系数。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投资收益来得慢一点,但是一定要尽量避免掉坑,因为一旦掉进去,想要爬出来可就太难了。如果我们投资的板块或者标的过于集中,一旦相关行业或者公司不景气,损失就会比较大。如果我们的投资同时分配在几个公司和行业上,哪怕其中一个面临经营困境,但总体风险依然是可控的。

    • ⏱ 2023-07-04 00:13:35
  • 📌 最后就是择时,尽量在熊市与牛市转折的时期开始你的投资。很多人喜欢看着指数是否暴涨来买股票,这其实是不太合适的。熊牛转折和牛市开启两个阶段,指数往往涨幅不大,甚至是横盘的。这时候通常是牛市一期和二期,指数虽然涨幅并不大,但强势股和主线板块往往赚钱效应很强。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稳健的分析找到强势板块和主线板块,同时规避弱势板块和指数横盘的干扰,优化自己的策略和买卖时间。等到指数暴涨的时候,其实牛市已经到了尾声,接近牛市的高潮阶段。到了这一刻,我们就要考虑退出了,当然退出也是需要通过技术分析来完成的。

    • ⏱ 2023-07-04 00:14:04
  • 📌 在投资市场,泡沫存在的三大定律如下:1.泡沫持续时间和幅度都会超出市场想象;2.只要是泡沫,最后一定会破;3.只有在泡沫破灭以后,市场才会形成共识。

    • ⏱ 2023-07-04 00:14:49
  • 📌 还有一个关于泡沫的引申定理,负向泡沫的幅度永远不会超过正向幅度。所以做空(6)市场上普遍悲观的股票并不会有超额收益,与此同时,做空热门股票基本都会死在泡沫破灭前。

    • ⏱ 2023-07-04 00:14:59
  • 📌 每当一个行业被资本市场炒作到产生泡沫的时候,都会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比如这个行业公司的估值只能靠一些梦想和不存在的东西勉强解释。公司高管开始减持,大量增发融资并不改变上涨趋势。无论这个公司传出什么消息,都是好消息,都是股票暴涨的理由。当被炒作的行业的企业的市值看起来足够高的到时候,股价不一定会跌。因为此时流动性资金充裕,在没有刺破泡沫以前,股价甚至还可能继续上涨

    • ⏱ 2023-07-04 00:15:39

第四章 避开投资中的陷阱

  • 📌 投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一条原则,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参与。即使尝试也只能拿小钱,不能投大钱。其实对广大散户来说,秉承不懂不做、不要尝试复杂金融产品的原则是最可靠的。

    • ⏱ 2023-07-04 00:19:52
  • 📌 抄底石油最好的工具是能源股,因为不存在损耗。期货从来不是抄底原油的好选择,尤其对新手来说,规则没搞清楚往往损失会很大。为什么原油期货、纸原油还有很多石油ETF不能拿来抄底原油呢?因为存在巨大的换月成本。每次换月巨大的价差会导致你换一次亏一次的钱,换到最后连本金都没了

    • ⏱ 2023-07-04 00:21:26
  • 📌 因为石油期货每月到期,所以石油ETF就需要卖出当月合约,然后买入下个月的合约。这个过程叫转仓(Roll)。因为两个合约的价格不一样,所以在转仓过程中会产生回报或者亏损,我们叫转仓收益(Roll Yield)。假如五月合约期货价格是17块,六月的合约期货价格是25块,你换仓一次就亏损了8块。我们平时在新闻里听到的油价不是现货价格,是当月合约期货的价格。

    • ⏱ 2023-07-04 00:22:04
  • 📌 认为投资新手不应该随便碰带杠杆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存在有升水、贴水、损耗和交割的投资。虽说这些都只是工具,但是很多人出手之前并没搞清楚工具的规则,莫名其妙就亏钱了。投资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做熟不做生,即使觉得一个新领域有巨大的机会,那也是应该先少量投入摸清楚规则再说

    • ⏱ 2023-07-04 00:22:44
  • 📌 投资赚钱很重要,但是避坑更加重要,毕竟大家每一分钱都不是白来的。我们可以富得慢一点,但千万要注意别掉坑里,因为掉坑里一次爬出来太费劲了

    • ⏱ 2023-07-04 00:23:17
  • 📌 作为一个普通人,买好重疾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就够了。当然了,如果你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家庭积蓄又相对脆弱,还可以考虑下定期寿险

    • ⏱ 2023-07-04 00:24:17
  • 📌 保险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整体上保险其实就两种。一是财产险,二是人身险。看名字就知道,一个保财产,一个保人身。家庭财产保险是财产险。健康、人寿、意外都属于人身险。其中健康险里面包含了防癌、重疾和住院,人寿里面包含人寿养老险,意外险里包含了各种意外险。买保险的时候,买保障就买保障,不要当成理财产品买,也不买复合型的产品。如果你买健康险和理财的复合产品,或者买寿险和重疾险复合型的产品,性价比都是非常低的。比如你买了1万元保额的重疾险,消费型而不带投资性质的保险会卖100元,保障期内生病发起理赔,保险公司赔钱。没有理赔,这100元就算是消费了,保险公司不会归还。而返还型的会卖300元,100元是成本,200元是储蓄投资。保障期内发生理赔,那就赔保额。如果没有生病理赔过就去世了,也会返还保费或赔保额给家人。对于没有出现意外情况的人而言,保险公司拿了这多出来的200元钱去投资债券或收益永续分级为A的这类产品,它买入的时候年收益率为5%,按照3%年收益率返还给投保人,赚了投保人几十年的利息差——那就吃大亏了,我们知道过去20年货币年贬值速率在8%。假如你45岁买入月缴费2000元的返还型保险,缴费20年。65岁至85岁的时候,你每个月领6000元,购买力折算到现在用6000元除去货币贬值等于1287元。比你交的2000元钱购买力还少了1/3。所以买保险的目的要纯粹,保障是保障。购买复合型产品,看似什么都有了,其实到最后你是亏的。为什么说普通人购买重疾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就够了呢?原因很简单,这几个都是避免大额损失风险的有效手段。

    • ⏱ 2023-07-04 00:24:38
  • 📌 首先记住,保险是一个对抗风险的工具,所以我们应该优先购买对抗极端风险的保险,如重疾险和意外险。其次就是在同类保险中购买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保险。我们国家是全球对保险公司监管最严格的地方之一,只要符合条款的,都可以赔,所以便宜是硬标准,谁便宜选谁

    • ⏱ 2023-07-04 00:25:52
  • 📌 不过从目前市场看,加了轻症或中症后的费用并没有增加多少,但理赔门槛降低了不少,如果一年支出不差这点儿钱,那就加上吧。

    • ⏱ 2023-07-04 00:26:21
  • 📌 一个是多数人在决定专职投资的时候,基本意味着放弃了稳定的现金流。通常情况下,多数人除了工作收入,也没什么其他被动收入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辞职基本意味着现金流没了。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这很容易导致心态崩溃。现

    • ⏱ 2023-07-04 00:29:38
  • 📌 那么手里到底有多少本金才能全职做投资呢?我认为要依据开销。如果你日常的开销,只要手里的本金能产生5%的收益就能满足,那么你就具备了专职做投资的基本条件。举个例子,如果你家里每年需要花50万元,那么你手里就需要有1000万元的本金,才能满足用5%收益赚到50万元的开销。

    • ⏱ 2023-07-04 00:30:04
  • 📌 为什么我们说50万元呢?因为除去少数高薪行业,50万元年薪可能是多数人全职工作的天花板。想要把工资水平提升1倍到百万年薪,对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如在投资上多付出一点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手里有1000万元,这时候选择专职做投资,把之前年化5%的收益率提高到10%,也就是把这笔钱的收益率从上班时候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辞职以后的每年100万元,是有一定性价比的。这时候你就可以考虑一下,全职做投资是不是值得。

    • ⏱ 2023-07-04 00:30:41
  • 📌 还有一个全职做投资多数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会不会脱离社会,以及丧失社会认同感。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多数人是不是工作以后基本就很难认识新的人或结交新的朋友了。我们工作以后新建立的社会关系,基本也都是通过工作。脱离工作对我们来说,基本意味着和社会脱离了

    • ⏱ 2023-07-04 00:30:49
  • 📌 要知道人是社会动物,只有性格非常孤僻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脱离社会,多数人根本做不到。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周围社会认同感的丧失。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 ⏱ 2023-07-04 00:30:58
  • 📌 原来你有一份工作的时候,因为这份工作,周围人会对你笑脸相迎。原因也很简单,比如你是老师或医生,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和你接触,也有需要你的时候,所以大家见了你都很热情。等你做了职业投资者,大家对你的热情就会逐渐淡漠。原因也很简单,你对大家没什么价值了。最后,全职做投资的人还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家工作,是不是依然有自我激励的动力和自律的能力。事实上,多数人是不具备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必须被人管着才能好好干活。工作的时候可能还好,因为每天有人不断给你安排事情做,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真要回家没人管了,可能很多人就废了,每天不知道该怎么安排工作和生活。没了约束就没了工作的动力,在家能躺着就不坐着,一天天地混日子还没什么收获。

    • ⏱ 2023-07-04 00:31:11
  • 📌 所以要不要专职做投资,即使本金足够的情况下,多数人还是要掂量一下的。专职做投资唯一的优势就是自由。但对不自律的人来说,自由恰恰也会给他带来很多问题

    • ⏱ 2023-07-04 00:31:25
  • 📌 日本养老投资启示录前面讲的都是投资,在这本书的结尾,我们想讲一下养老的问题。这里我们以日本为例,告诉大家老龄化以后,整个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在年轻时候,又需要为此做些什么准备。用日本举例说明,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非常接近,只是他们的发展比我们要早30年。

    • ⏱ 2023-07-04 00:31:43
  • 📌 多数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根本找不到长期稳定的工作,只能做临时工。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调查结果,现在日本从业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个是临时工。而临时工的收入不过是正式职员的一半。企业通过雇用非正式员工,节省了社会保险费,削减了劳动成本。如今,这类拿着低工资又无福利待遇的非正式员工人数,已达到日本就业者总数的1/3。这是造成日本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日本政府曾宣布说,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已经下降至4.4%,并将其视为“结构改革的成果”。实际上所增加的就业人口,基本上都是上述这种非正式员工

    • ⏱ 2023-07-04 00:34:08
  • 📌 作为临时工,年轻的“穷忙族”在20多岁还能找到临时工的工作,30岁以后工作就变得极其困难。除去少数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多数日本人从事的职业在35岁以后无论选择面、竞争力还是收入水平都是逐年下降的。很多人在40岁失业以后就再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以打零工为生,根本不用到退休,中年后半程开始,日子就越发艰难。这和近两年国内很多中产面临的职业困境是一样的

    • ⏱ 2023-07-04 00:34:18
  • 📌 其实从统计数据看,除去极少数大器晚成或者特殊行业,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是随着年纪增长而下滑的,这一点在全世界都不例外。

    • ⏱ 2023-07-04 00:34:30
  • 📌 精神方面,随着年纪的增长,多数人越来越难交到新的朋友,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孤独。调查显示,相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常找同事或者朋友沟通,步入中年的日本人变得越发沉默,常常倾向于不找任何人沟通

    • ⏱ 2023-07-04 00:34:44
  • 📌 老龄化、不结婚、少子化、城市化使得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人离开了职场,与社会的新关联不断缩小。尤其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中年人,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多数人其实除了在工作场合偶尔接触人外,并无机会与他人进行深入接触。很多人一旦离职,失去了和公司同事的联系,会变得越发孤独。随着年纪渐长,这种孤独感与日俱增。

    • ⏱ 2023-07-04 00:35:13
  • 📌 每一位日本老人年轻时都和你我一样认真地工作,却从没想到年老后的生活如此孤独辛苦,很多人甚至失去求生欲望。钱不够花,储蓄清零,吃不饱饭,坐不起车,不敢生病,没有朋友,拼命工作,听起来惨不忍睹的描述却是很多日本老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因为贫穷,很多年过花甲的日本老人不得不重返工作岗位,干起了送外卖、开出租的活儿

    • ⏱ 2023-07-04 00:35:32
  • 📌 2017年在日本2000多万的老年人中,有807万65岁以上的高龄者仍在工作,创下了历史纪录,并且这个数字连续十多年呈增长态势。目前的日本正在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最新的一项政策是上调退休领养老金的年龄至70岁

    • ⏱ 2023-07-04 00:35:47
  • 📌 养老金问题日本老人的凄惨状况和养老金不足息息相关。2019年6月3日,日本金融厅发布了一份报告:一对夫妻,丈夫达到65岁,妻子达到60岁,都没有工作,每月可以领到约20万日元的养老金,但是每月的开支要多出5万日元。单单依靠养老金,每个月将出现3000日元的缺口,从而陷入老后破产的窘境。按照日本提倡的寿命百年来讲,每个人从65到100岁,需要约2000万日元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钱不够怎么办?报告给出了三条建议:1.退休后继续工作;2.卖掉房子换钱;3.从城市搬到乡下以节省开支。报告一发布就引发民众的愤怒。很多日本老百姓控诉,辛苦工作一辈子,每个月按时交养老金,想着退休颐养天年,结果政府告诉大家不存够2000万日元就无法善终,这不是骗人吗?

    • ⏱ 2023-07-04 00:37:10
  • 📌 为什么日本人支付的养老金都不够老人日常生活支出呢?很简单,因为养老金不够了。养老金本身是现收现付制。年轻人交,老年人领,政府只是转移支付。没年轻人了,退休金自然就发不出来了。

    • ⏱ 2023-07-04 00:37:23
  • 📌 日本的启示日本人养老金不够用的原因,除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有个体年龄过大后收入下滑,但是房租还不断上涨的问题。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步入失落的20年。这期间,日本房价不断下跌,很多日本人不再买房,而是选择租房居住,甚至选择一辈子租房。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普通人考虑养老问题的时候要先买房,甚至在钱宽裕的情况下最好在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买多套房,作为养老的被动储蓄。等到年纪大了,我们可以靠房租或者卖房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

    • ⏱ 2023-07-04 00:40:24
  • 📌 有钱人无所谓,但普通人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年老后的收入水平。按照统计数字,目前老人开始逐渐失能需要人照顾生活的时间大概为8年。目前二线城市一个医养结合能够很好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院月收费带护工大概是1.5万元。不算通货膨胀,一对老夫妻目前需要有300万才能雇用他人照顾。你觉得目前除去日常开销、养育子女等各种费用,在人生的最后9年能支付起这个费用的老人有多少

    • ⏱ 2023-07-04 00:40:46
  • 📌 时间推移到30年以后呢?费用又是多少?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住好养老院得到体面服务的选择,因为经济水平达不到。最后养老要么靠积蓄,要么靠孩子。只要想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根据自己的条件该做什么准备也就清楚了。

    • ⏱ 2023-07-04 00:41:25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