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comments.

微信读书

元数据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200
  • 书名: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 作者: 艾菲
  • 简介: 这是一本专注于“思考的方法”的书。随书附赠独创开放式思维导图。上半部分聚焦于本质思考,这种思考方法能够帮你看透问题本质,并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让你成为只需半秒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而不是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下半部分则跳脱出思维的框架,站在更高、更广的层面去思考,运用迁移思考、升维思考以及逆向思考的方法,让很多看似无解的人生难题得到了解答。
  • 出版时间 2020-01-01 00:00:00
  • ISBN: 9787545552607
  • 分类: 个人成长-认知思维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高亮划线

推荐序 思考的深度与思考的疆域

  • 📌 思考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素质与能力

    • ⏱ 2024-01-04 02:07:09
  • 📌 在我看来,三流的人是不学习的人,二流的人是只学知识的人,而一流的人则是那些学习“思考方法”的人。

    • ⏱ 2024-01-04 02:07:16

自序 只有思考思考的方法,才能收获指数级成长的人生

  • 📌 我是“80后”,我父辈那一代是“50后”。那时,只要学会一项技能,他们就可以在单位里干上一辈子。然而,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经历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从CMO(首席市场官)到CGO(首席增长官)的种种变迁。过去的标准答案都消失了,也许很多职业都将在AI(人工智能)来临时消亡。

    • ⏱ 2024-01-04 02:08:35
  • 📌 要想获得既稳定又高效的自我成长,我们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和方法论(即武功招式),更要学习思考的方法,提升思考的能力(即内功修为)。

    • ⏱ 2024-01-04 02:09:57
  • 📌 什么是本质思考?被称为“信息论之父”的天才式人物香农说:“你越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得到真知灼见的效率就越高。”为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电影《教父》中则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 ⏱ 2024-01-04 02:10:43
  • 📌 关于迁移思考,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然而,人生如此复杂,世事变幻万千,80到90个模型怎么可能解决90%的问题呢?这就是查理·芒格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的深意:想要顺利解决90%的问题,你不仅需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还得学会对它们进行迁移运用,而这就是迁移思考。

    • ⏱ 2024-01-04 02:16:43
  • 📌 第一,提出的思考方法要有确切的理论依据

    • ⏱ 2024-01-04 02:17:50
  • 📌 第二,提出的思考方法要有真实案例的支撑。仅有理论依据而没有真实有效的案例,这会让内容显得晦涩难懂,同时也无法让读者有效理解、思考与运用,这会在相当程度上令这本书失去意义。因为它将无法帮到更多需要它的人。本书中的所有理论都有案例支撑,而且每个案例都是真实案例。

    • ⏱ 2024-01-04 02:18:07
  • 📌 同时,我也想再次表达我的写作初衷: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 ⏱ 2024-01-04 02:18:31

第一章 直击本质·看透三个本质,可抵十年奋斗

  • 📌 其实,所谓本质,说的正是这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30914575-45-1496-1536
    • ⏱ 2024-01-04 03:04:01

第一节 事物的根本属性一眼看透本质的人都有超强的概念能力

  • 📌 战略的根本属性是“选择”,而好战略就代表着“好的选择”。

    • ⏱ 2024-01-04 03:04:47
  • 📌 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否已了解了事物的根本属性呢? 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时,你就了解了。 给出清晰的定义 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 打出精妙的比方

    • ⏱ 2024-01-04 03:05:47
  • 📌 首先要思考的是:零售的根本属性是什么?把货物卖出去就叫零售,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叫零售?是必须有个场地购物才叫零售,还是只要有买卖发生就叫零售?著名商业顾问、《5分钟商学院》的作者刘润给零售下的定义是:零售就是把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和“货”(商品)连接在一起的“场”

    • ⏱ 2024-01-10 22:04:13
  • 📌 可见,不论零售业如何发展,从过去到现在,不论它经历了多少次的变革,它的根本属性都从未变过,零售就是把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和“货”(商品)连接在一起的“场”

    • ⏱ 2024-01-10 22:04:36
  • 📌 《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给情商下过一个定义: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高情商体现在敏锐的情绪察觉与极佳的同理心上。它并不意味着要跟所有人打成一片。

    • ⏱ 2024-01-10 22:05:06
  • 📌 根据盖洛普的优势理论,决定一个人能否与很多人打成一片的天赋是“取悦”;与此相对的另一个天赋,名为“交往”。拥有“取悦”这一天赋的人喜欢与很多人建立关系,但这些关系都相对较浅;拥有“交往”这一天赋的人虽然只爱跟少数人进行交流,但这些交流往往都非常深入。

    • ⏱ 2024-01-10 22:23:09

第三节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你追求的是方法,高手思考的是逻辑

  • 📌 我找到了不同类型标题能够带来更高关注率和打开率的原因——它们或是击中了目标读者的痛点,或是击中了目标读者的爽点。

    • ⏱ 2024-01-11 19:34:59
  • 📌 正如产品运营专家梁宁所说: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如果做一个看上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人不再难受,但在“爽”和“恐惧”上无所作为的产品,那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产品,也许有人会买单,但不会爆火

    • ⏱ 2024-01-11 19:35:09
  • 📌 人性的一面是贪婪、嫉妒、执着、恐惧等,简单地说,就是贪、嗔、痴。贪、嗔、痴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念头,比如,担心自己比不上其他人,担心自己的才能匹配不上自己的年龄,想要拥有跟同事一样的大房子,想要成为同学中最美的那个……于是,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痛点和爽点。如果你的标题能够直击读者的痛点和爽点,回应用户的贪、嗔、痴,文章的关注量与打开率自然就会上升。

    • ⏱ 2024-01-11 19:35:29
  • 📌 从本质上来说,这体现的都是人性的三个弱点——贪、嗔、痴。因为贪,所以我们想要升级;因为嗔,所以我们会跟别人比较,如果你的级别比我的级别高,那么我也要升上去;因为痴,我们会努力升级,希望一直升到最高级。

    • ⏱ 2024-01-12 02:18:11
  • 📌 查理·芒格说:“在商界有一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有两步。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 ⏱ 2024-01-12 02:19:19
  • 📌 爱默生说:“方法,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或许还有更多;而原理则不同,把握原理,你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追求方法而忽视原理,你终将陷入困境。”乔希·考夫曼说:“无论你学习什么科目,其中最美妙的事是,你不用知道所有的知识点,仅仅需要知道一些浓缩的核心原理即可。而一旦建立起核心原理的框架,学习知识甚至进一步拓展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瑞·达利欧说:“所有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 ⏱ 2024-01-12 02:19:45
  • 📌 查理·芒格口中的“道理”,爱默生所说的“原理”,乔希·考夫曼所说的“核心原理”,瑞·达利欧所说的“原则”和“因果关系”,刘未鹏所说的“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刘润所说的“最本质的原理”,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底层逻辑

    • ⏱ 2024-01-12 02:24:26

第一节 如何看透本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溯因推理法

  • 📌 演绎推理的方法是由A推理出B,比如,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已知原理,你可以推理出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A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B就是“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就是演绎推理。而溯因推理则不同,它是在看到了B后,推理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B的最佳解释的方法,也可理解成是根据某一结果B去推测其原因A的推理方法。换句话说,溯因推理是解释已知事物的过程。如何进行溯因推理呢?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 2024-01-12 17:16:21
  • 📌 求同求异法、归纳法、抽象法、穆勒五法、结构性分析法、系统性分析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假设

    • ⏱ 2024-01-12 17:17:56
  • 📌 我们不怕痛,只怕痛得没有意义。我保证接下来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痛苦的过程。

    • ⏱ 2024-01-12 17:18:09

第二节 大胆假设作出假设的方法

  • 📌 什么叫痛点?我搜了一下,在“什么是痛点”这个问题下,排第一的答案是:对于产品来说,痛点多是指那些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这个答案显然不对。没有被满足,用户只是难受而已。不能拿用户的难受当痛点,或者说产品的切入点。一些网友讲的自己的案例,非常有意思。一个叫子柳的网友说:“我一天到晚都会收到推销的广告电话,恨不得卸载手机的通话功能,直到我遇上某某号码通。”另一个网友说:“碰到头疼脑热的小病,跑医院能把人折腾死,我又不敢乱吃药,这时有一个App就很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一个叫舒大畅的网友说:“当年的海飞丝广告就很打动我,我第一次拜访岳父岳母时,肩上都是头皮屑,老人一脸嫌弃……”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上述场景中用户决定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时,他们的心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怕”。所以,痛点就是恐惧。你看,她是如何思考出“痛点就是恐惧”这一事物的根本属性的?首先,她搜集了一些讲痛点的案例,然后对这些例子进行归纳,得出一个结论:上述场景中用户决定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时,他们的心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怕”。接下来,她又对这个结论进行了一定的抽象,将它变成了一个准确的简单类比,即痛点就是恐惧。简单两步,就找到了事物的根本属性。这就是找到事物根本属性的第二种方法:先归纳后抽象法。

    • ⏱ 2024-01-13 01:57:18
  • 📌 对于归纳,就要注意以下两种可能的谬误。过度概括:过度概括的意思是根据几个非常有限的现象得出片面的结论,这也是“刻板印象”。比如,东北人都能喝酒,女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好。过度概括出现的原因是样本量太小,根本无法支撑它的结论。样本偏差:“幸存者偏差”就是典型的样本偏差。

    • ⏱ 2024-01-13 02:06:15
  • 📌 取样的代表性比样本的数量更重要,这一点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必须注意。

    • ⏱ 2024-01-13 02:06:42
  • 📌 思考问题根源的四种假设法思考问题根源一共有四种假设法,分别是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和系统性分析法。方法一:穆勒五法什么是“穆勒五法”?它代表了五种假设问题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 ⏱ 2024-01-13 02:07:03
  • 📌 (4)共变法共变法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另一个现象随之变化,那么前一个现象就是导致后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 ⏱ 2024-01-13 13:20:05
  • 📌 使用共变法时要注意,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上并无因果联系

    • ⏱ 2024-01-13 13:33:26
  • 📌 5Why提问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 ⏱ 2024-01-13 13:39:47
  • 📌 5Why提问法的关键是什么呢?避开主观假设,从结果开始,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直至找出原有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 ⏱ 2024-01-13 13:39:57
  • 📌 究竟怎样才能看到“大势”,或者说整体和系统呢?最重要的两个方法是结构性分析法和系统性分析法。前者是用静态的方法去看整体,后者是用动态的方法去看整体。

    • ⏱ 2024-01-13 14:12:36
  • 📌 结构性分析法能够将事物从无序转变到有序,从混沌转变到清晰,其中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有三大规则。规则一,任何一层的内容都是下一层内容的总结。

    • ⏱ 2024-01-13 14:14:35
  • 📌 规则二,同一层的内容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

    • ⏱ 2024-01-13 14:14:48
  • 📌 规则三,同一层的内容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 ⏱ 2024-01-13 14:14:57
  • 📌 如果用金字塔原理,也就是结构性分析法来思考问题的根源,就会出现下面这张图。[插图]图2-6 分析问题根源的金字塔结构这就是一个用于分析问题根源的金字塔结构,它由纵向和横向两种子结构组成。从纵向来看,最顶端的是需要分析出的问题的根源,下一层是这个问题所有可能的原因,再下一层是支持这些不同原因的各个子原因。从横向来看,每一层原因都需具有相同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且最好能够符合MECE法则。MECE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意思。金字塔结构中每一层级的原因和子原因都得符合这一原则,它们之间“不能交叉,也不能有遗漏”。

    • ⏱ 2024-01-13 14:15:29
  • 📌 (1)系统的三个特征第一,系统是由元素组成的。以学校这个系统为例,在学校中,有老师、学生、教室、操场,这些元素就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元素是一个系统中最为明显的事物,但又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它们常常是可替换的

    • ⏱ 2024-01-13 14:19:15
  • 📌 第二,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 2024-01-13 14:19:19
  • 📌 元素可以随时调换,但关系往往不变

    • ⏱ 2024-01-13 14:19:32
  • 📌 三,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要实现某种功能。在学校这个系统中,系统存在的目的是教育学生

    • ⏱ 2024-01-13 14:19:39
  • 📌 2)理解系统的三个关键第一,是存量和流量。什么是存量?存量是存储量、数量或物料、信息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量。它可以是浴缸里的水、人口的数量、书店里的书、树木的体积、银行里的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你的自信心、你的爱心、你对未来的希望等。流量则是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比如,浴缸里流进或流出的水量、出生或死亡的人数、买入或卖出的数量、存入或取出的金额等。所以,对于赚钱系统来说,如果你想让系统里的存量增加,那就得让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也就是赚的要比花的多。

    • ⏱ 2024-01-13 14:19:58
  • 📌 第二,是回路

    • ⏱ 2024-01-13 14:25:45
  • 📌 增强回路。它的特点是,要么让事态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要么让事态向着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因此,就会产生两种可能,要么是指数型增长,要么是加速崩溃。它有着自我强化的本领

    • ⏱ 2024-01-13 14:25:52
  • 📌 调节回路。调节回路的趋势正好与增强回路相反,增强回路是越强则越强、越弱则越弱;调节回路是强则调回来,弱也能调回来。所以,不论系统存量的初始值怎样,也不管它是高于或低于目标状态,调节回路都能将它调整到目标状态。比如,你的身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就是调节回路。调节回路总能让系统回到正轨上来,它有着自动复位的本领。所以,调节回路的变化是慢慢趋于稳定的,如果这个回路呈现下降趋势,开始时会下降得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终不再下降,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事情呈现上升趋势,开始会上升得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速度也会越来越慢,最终不再上升,而是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调节回路在起作用。

    • ⏱ 2024-01-13 14:26:19
  • 📌 在一个真实的系统中,往往会存在多个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增强回路让系统或增长或崩溃,反正就是要偏离平衡;调节回路则在尽力保持着系统的稳定

    • ⏱ 2024-01-13 14:27:46
  • 📌 第三,是延迟

    • ⏱ 2024-01-13 14:36:23
  • 📌 系统本身具有延迟性。当你调节系统中的某个“阀门”时,它的反应有一定的时滞,不会立刻产生结果

    • ⏱ 2024-01-13 14:36:29
  • 📌 通过对系统结构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找到导致系统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怎样做呢?这个方法就是画图,画出系统循环图。然后从图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问题的根本解。

    • ⏱ 2024-01-14 20:27:53
  • 📌 说说画图的规则。A.两个元素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一共有两种因果关系:正向的因果关系(S)和反向的因果关系(O)。B.当这些因果关系形成闭环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回路”。回路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增强回路,一种是调节回路。C.当一个回路中有偶数个(零也算)反向的因果关系(O)时,这个回路就是增强回路;当一个回路中有奇数个反向的因果关系(O)时,这个回路就是调节回路。D.所有连续的闭合回路,要么是增强回路,要么是调节回路,没有第三种。

    • ⏱ 2024-01-14 20:28:02
  • 📌 所有市场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系统还应考虑到“市场份额”以及“市场规模”这两个因素。如果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满意的客户群,市场总规模越大,市场份额就越小(这是因为,市场份额 = 满意的客户群/市场总规模)。同时,大多数业务的特征是,随着市场份额的上升,吸引新客户的工作会逐渐变得困难。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系统循环图。[插图]图2-19 考虑到“市场份额”和“市场总规模”后的利润增长其中,“市场总规模”是输入悬摆,它代表着来自系统外的限制。“对投资者的回报”则是输出悬摆,代表着整个系统的目标。

    • ⏱ 2024-01-15 10:35:41
  • 📌 当你所处的行业或细分市场利润很高的时候,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被吸引过来。他们会迅速进入这个市场与你进行争夺,于是就有了一个O形悬摆。此外,如果你的企业做到像谷歌、微软那样,你就会有新的麻烦。比如,很多国家都有反垄断法案,以限制某个企业占据过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一个O形输入悬摆。

    • ⏱ 2024-01-15 10:35:51
  • 📌 [插图]图2-20 考虑到“竞争者的活动”和“法规限制”后的利润增长这就是真实世界中存在的三种外在限制:竞争者,市场总规模,法规限制

    • ⏱ 2024-01-15 10:36:24
  • 📌 实际上,企业还面临着内在的问题。当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以后,企业的内部规模也得以扩大。其结果就是业务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各种低效率现象开始出现,系统逐渐变得笨重,内部的交流沟通遭到破坏……这些低效率引发的额外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并限制了企业成长。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幅图。[插图]图2-21 考虑到“内部规模”后的利润增长

    • ⏱ 2024-01-15 10:36:44
  • 📌 某些低效率现象可能还会妨碍将货物交付给零售商或客户的过程,从而降低销售收入,并和由低效率现象引发的额外成本一起降低利润。而由此导致的客户服务恶化可能也会对原有的满意的客户群产生不良影响

    • ⏱ 2024-01-15 10:36:54
  • 📌 [插图]图2-22 为什么会达到增长的上限?

    • ⏱ 2024-01-15 10:37:00
  • 📌 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去了解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实正是这个系统的结构

    • ⏱ 2024-01-15 10:37:10
  • 📌 找到现象背后底层逻辑的假设法请先思考一个问题:全世界为何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企业?只有一家企业或是每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不行吗?答案是:不行。这是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会不断上升,当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上升到超过外部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停止扩张。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企业的原因,这涉及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概念——交易成本。

    • ⏱ 2024-01-15 10:37:43
  • 📌 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即用成本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代替成本较高的市场交易。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对比,确定了一家企业的边界。交易成本越低的事,就越应该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的事,就越应该内部化。同时,交易成本理论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企业并购会有很多失败案例。这是因为,并购失败这件事从根本上来看,往往都是由于并购虽然让外部市场的协同效应上升,但同时也会让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上升。

    • ⏱ 2024-01-15 10:38:19
  •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

    • ⏱ 2024-01-15 10:38:35
  • 📌 如果企业为购入要素自己制造而支付的费用低于它直接从事产品买卖的费用,企业就自己制造;反之,企业则购买

    • ⏱ 2024-01-15 10:38:32

第三节 小心求证若得不到证明,重新假设,再次求证

  • 📌 方法二:通过试验验证

    • ⏱ 2024-01-15 10:46:29
  • 📌 方法三:举出反例事实上,一个底层逻辑越是普遍适用,找到反例的机会就越大

    • ⏱ 2024-01-15 10:46:34
  • 📌 第一类是基本谬误,第二类是对问题根源作出假设时可能出现的谬误。

    • ⏱ 2024-01-15 14:38:10
  • 📌 (1)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人会下意识地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因为从众效应,人们很容易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得出一个假设,并将假设当成结论,不去验证那个假设是否正确

    • ⏱ 2024-01-15 14:38:14
  • 📌 服从权威服从权威意味着听信权威对于事物根本属性、问题根源或底层逻辑的断言,而自己不去加以判断,也不去进行验证。

    • ⏱ 2024-01-15 14:38:24
  • 📌 以偏概全在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我们常会用到归纳推理。但是,由于我们并没有获得所有的样本,所以我们必须特别小心,在归纳时要避免过度概括、以偏概全

    • ⏱ 2024-01-15 14:38:34
  • 📌 第二类:对问题根源作出假设时可能出现的谬误(1)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

    • ⏱ 2024-01-15 14:41:43
  • 📌 2)过度简化因果关系

    • ⏱ 2024-01-15 14:41:57
  • 📌 (3)混淆均值回归与因果关系

    • ⏱ 2024-01-15 14:42:14
  • 📌 4)当下认知偏见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愿意去相信那些符合他们当下认知的因果解释,即使这些解释与所得数据并不吻合。这是思考问题极度主观化的表现——既没作认真假设,也没进行小心求证。这样的认知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

    • ⏱ 2024-01-15 14:42:23

第四节 本质思考的必要条件没有了辅助线,有些题目就会无解

  • 📌 好奇心是进行本质思考的首要条件。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更有可能发现事情的真相,找到事物的本质。

    • ⏱ 2024-01-15 15:05:23
  • 📌 拥有好奇心的主要表现是勇于提问,不断追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不断提问、连续追问的习惯,直至找到满意的答案

    • ⏱ 2024-01-15 15:05:33
  • 📌 不断学习知识,尤其是你所关注的领域和学科的知识,是进行一切思考,尤其是本质思考的重要基石。

    • ⏱ 2024-01-15 15:05:14
  • 📌 爱因斯坦所说:“不是我聪明,只是我和问题周旋得比较久。”

    • ⏱ 2024-01-15 19:49:08
  • 📌 第二,思考的持续性也体现在,每当思考问题本质的时候,我们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绪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

    • ⏱ 2024-01-15 19:49:04
  • 📌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有一个方向

    • ⏱ 2024-01-15 19:48:57
  • 📌 持续思考并不意味着在思考许久仍想不出答案的时候,继续逼着自己思考。

    • ⏱ 2024-01-15 19:53:24
  • 📌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拼命想的时候答案怎么都想不出来,不去想的时候,答案却自动冒出来了。为什么?这是因为潜意识也会工作,它非常神奇。你要相信,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早已扎根在你的头脑中,即使你不再刻意去想,潜意识也会自动围着它转。或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得到答案。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会有顿悟的感觉。学会等待,也是进行持续思考的一个重要方法。

    • ⏱ 2024-01-15 19:53:31
  • 📌 相对平静的情绪情绪越紧张,人就越不可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并采取冷静的行动。一个暴怒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理性思考的典范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相对平静的情绪,让思考变得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 ⏱ 2024-01-15 19:53:53

本章小结

  • 📌 本章小结高手是如何看透三个本质的?答案是,运用溯因推理的方法。那么,溯因推理是怎样一种方法?只需记住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 大胆假设对事物根本属性作出假设的两种方法:求同求异法和先归纳后抽象法。对问题根源作出假设的四种方法: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系统性分析法。对现象背后底层逻辑作出假设的一种方法:先归纳后抽象法。2 小心求证求证的三种方法:向自己提问,通过试验验证,举出反例。小心谬误:需要小心基本谬误与因果谬误。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30914575-55-363-978
    • ⏱ 2024-01-15 20:10:26

第三章 迁移思考·如何用80到90个重要模型,解决90%的问题

  • 📌 迁移思考·如何用80到90个重要模型,解决90%的问题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30914575-57-372-493
    • ⏱ 2024-01-15 20:12:04

第一节 思维模型帮你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人造框架

  • 📌 先集中力量发展较为容易的轻工业,等轻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为轻工业所需资源相对较少,所以更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同时,轻工业的发展也能为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让重工业的发展更加容易。正是因为采取了“不均衡发展策略”,印度经济在短期内获得了非常快速的提升。

    • ⏱ 2024-01-15 20:21:28
  • 📌 将“不均衡发展策略”这一思维模型的本质抽象出来,它的本质是,在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目标很多的情况下,为了高质量完成多项任务,并使整体效果最优,应先集中所有资源去实现相对容易的那个目标,然后再将所有资源聚焦在相对较难的那个目标上;第二步,与眼前问题进行类比,将这一本质与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即高考数学复习所遇到的情况相比,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具有“表面不同、本质相似”的特点;第三步,将“不均衡发展策略”这一思维模型迁移过来的话,就是先集中精力和资源去做最容易的那部分工作,

    • ⏱ 2024-01-15 20:22:13
  • 📌 然后再将精力和资源投入最难的那部分工作中,

    • ⏱ 2024-01-15 20:22:19
  • 📌 读大学时,我看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叫《竞争战略》,作者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

    • ⏱ 2024-01-15 20:26:46
  • 📌 在这本书中,波特教授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它们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 ⏱ 2024-01-15 20:26:51
  • 📌 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止一个,资源就会被分散,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 ⏱ 2024-01-15 20:37:42
  • 📌 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为用户提供低价格的产品,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有持续的资本投入和融资能力,生产技能在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 ⏱ 2024-01-15 20:37:51
  • 📌 专一化战略是指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线的细分市场或某一地区的市场

    • ⏱ 2024-01-15 20:37:57
  • 📌 差异化战略则指企业力求在用户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做到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许多用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赋予其独特的地位,以满足用户需求。

    • ⏱ 2024-01-15 20:38:03
  • 📌 专一化战略包括两种形式,一个是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中寻求成本优势的成本集中,相当于总成本领先战略与专一化战略的交集;另一个是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的差异集中,相当于专一化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的交集,即先找到一个目标细分市场,然后再在这个市场上寻求差异化

    • ⏱ 2024-01-15 21:08:37
  • 📌 可以说,专一化战略是以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为基础的竞争战略,在特殊市场中形成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

    • ⏱ 2024-01-15 21:08:52
  • 📌 “以差异化战略为基础的专一化战略”就是其中的一种战略,它的方法是先找到一个目标细分市场,然后在这个市场上寻求差异化

    • ⏱ 2024-01-15 22:40:18
  • 📌 泰德·威廉斯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并且在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的历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中,排第八位。他写过一本书,叫《击打的科学》。在这本书中,他向大家揭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高击打率的秘诀是只打位于“甜蜜区”的球,而不是每个球都打。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很好的成绩。

    • ⏱ 2024-01-16 01:24:02
  • 📌 巴菲特说:“在投资领域,我就像在一个永不停歇的棒球场上,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我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打的球。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球一次又一次飞过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

    • ⏱ 2024-01-16 01:24:32
  • 📌 甜蜜区”模型:要想成功,就要只做能力范围(即“甜蜜区”)内的事,并把它做到最好,而这个能力范围是有明确边界的。于是,巴菲特提出了“能力圈”这一概念。在他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解释道:“你不需要成为了解每家公司的专家,甚至不需要知道很多。你只需能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不是关键,了解它的边界则至关重要。”

    • ⏱ 2024-01-16 01:24:45
  • 📌 换句话说就是:要想成功,就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投资那些你真正了解的好生意,且把它们做到最好,同时要了解自己能力圈的明确边界。

    • ⏱ 2024-01-16 01:24:49
  • 📌 跟泰德·威廉斯坚持只打“甜蜜区”的球一样,坚持“能力圈”模型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如何抵挡为了追逐更多利润而跨出能力圈的诱惑。

    • ⏱ 2024-01-16 01:26:30

第二节 底层逻辑解决100个不同的问题,只需一个底层逻辑

  • 📌 熵增定律的本质是:一个孤立系统终会走向衰亡。

    • ⏱ 2024-01-16 01:27:54
  • 📌 孤立系统?它说的是跟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的封闭系统。

    • ⏱ 2024-01-16 01:27:59
  • 📌 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其出版的一本名为《终身成长》的书中总结了自己30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思维理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表3-1 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插图]

    • ⏱ 2024-01-16 01:29:00
  • 📌 固定型思维说的是,相信我们出生时带有固定量的才智与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调整与失败,从而失去了体验与学习的机会。而成长型思维则是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它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他们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对于失败他们并不感到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如何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从而更加接近成功。可以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从上表中,我们还能看到一点,也许是我们平时常常忽略的,那就是二者在对待其他人的成功这一点上还有所不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将别人的成功看成自己的灵感来源,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会将别人的成功当成对自己的威胁,从而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与脆弱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和脆弱感常常会让他选择堵住耳朵、闭上眼睛,于是,他也就切断了自我成长的渠道与途径,使整体情况变得更糟。

    • ⏱ 2024-01-16 01:29:25
  • 📌 一个人只有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后,才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流量思维者”,相反则是“存量思维者”。什么是存量思维者的典型行为?相比在学习上对自己进行投资,他们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让它产生利息;相比换个更适合自己、更有前途的岗位或行业,他们更愿意继续做现在这个安稳的工作;相比将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书推荐出去,他们更愿意自己悄悄收藏起来;相比与那些优秀的人进行深入交流,他们更愿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 ⏱ 2024-01-16 01:29:55
  • 📌 3)用终身学习代替临时学习,用终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有人每天都在学习,不论多少;有人偶尔学习一次,看一本书都要用七八个月。前者,我称之为终身学习者;后者,我称之为临时学习者。学习对于前者如同呼吸一般;对于后者则如同救急的膏药,只有在他受到刺激或工作需要时,他才会想起学习。对于终身学习者而言,他们通过每天的学习将自己的心智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后续还可能产生复利效应;对于临时学习者而言,他们的心智就近似于一个封闭的体系,无力对抗熵增,也无法产生复利效应。两者在短期内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长此以往就会有天壤之别。

    • ⏱ 2024-01-16 01:30:40
  • 📌 一个企业发展久了,就会进入一种稳定的平衡态中,这时如果不去改变,就会逐步走向熵死。想要对抗熵增,就要让企业成为一个非平衡态的系统,让它由稳定变得不稳定。只有这样,随机且无可避免的扰动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这时,企业可以做的是,主动将竞争、创新和自我批判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不再停留于稳定的平衡态中。

    • ⏱ 2024-01-16 01:32:23
  • 📌 从舒适区走进学习区,甚至恐慌区[插图]图3-1 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最里面的舒适区代表的是,对你来说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物,你自己可以处于非常舒适的心理状态。

    • ⏱ 2024-01-16 01:36:30
  • 📌 中间的一圈是学习区,它代表的是那些对你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因而感到不适),但不至于让你太难受的工作、学习、思考。最外面的一圈是恐慌区,它代表的是超出你能力范围很多的事物或知识,你会感觉严重心理不适,你可能会崩溃甚至放弃学习。在舒适区里,你每天都处在熟悉的环境中,和熟悉的人打交道,做的都是你在行的事,你甚至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做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这就是暂时的平衡态,因为你无须过多努力就能使所有事物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比较舒适的状态。然而,不要忘了,平衡态正是熵最大的时候。这时,你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缺乏挑战和流动性。这是一个看似平稳安逸、实则危机重重的状态,也就是假性繁华。只有从舒适区走到学习区,甚至恐慌区,你才能取得快速进步。

    • ⏱ 2024-01-16 01:36:38
  • 📌 个人成长遵循的是S形曲线,刚开始时,会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平坦状态,而后则会如火箭般骤然上升,并最终在高位保持平稳。[插图]图3-2 学习的S形曲线但这还不是颠覆式成长。颠覆式成长不仅是一次S形曲线的飞越,它是很多次的飞越,它要求我们在完成一次S形曲线的增长后,再进入第二条S形曲线,重新来过,不断颠覆自我。2007年,iPod系列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苹果公司总收入的近一半。按理说这正是一个产品如日中天之时,正常人的思路肯定是继续好好做这个产品。可乔布斯却亲手颠覆了这个已经大获成功的产品。他又做了iPhone。到2012年的时候,iPhone已经占到了苹果公司总收入的58%。这就是乔布斯的颠覆式成长。他用一条新的S形曲线,颠覆了好不容易攀爬上去的S形曲线。远离平衡态也是如此:你需要一次又一次走在漫长的平路上,然后跃上巅峰;在好不容易跃上巅峰之后,你又要开始走第二条S形曲线的漫长平路了。然后,就这样不断进行自我颠覆。这种自我颠覆之所以很难,就是因为一旦到达S形曲线的巅峰,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这时,我们处在自我发展的某个巅峰期,是一个看起来非常不错的状态。然而,一旦我们在这个平衡态停滞不前,我们便很难进步与成长,最终熵增加剧。

    • ⏱ 2024-01-16 01:36:59

本章小结

  • 📌 本章小结1 迁移思考是什么(What)迁移思考是先找到经过抽象与当前问题“表面不同、本质相似”的问题,通过借用前面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当下问题的思维方式。它的迁移对象主要是思维模型与底层逻辑。2 为何需要进行迁移思考(Why)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然而,人生如此复杂,世事变化万千,80到90个思维模型是如何解决90%的问题的呢?答案是:要具有迁移思考的能力。3 如何迁移运用(How)要想“从别处借用”,就得先找到事物的本质。越是本质的,就越是抽象的,因此,从“别处”借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思维模型与底层逻辑都是非常适合迁移运用的。

    • ⏱ 2024-01-16 01:37:10
  • 📌 迁移运用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某一思维模型或底层逻辑的本质抽象出来;第二步,与眼前的问题进行类比;第三步,将思维模型或底层逻辑的解决方案迁移运用到眼前的问题上。

    • ⏱ 2024-01-16 01:37:26

第四章 升维思考·如何解决人生中的“无解之题”

  • 📌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升维思考正是那种能将我们带向高阶的思考方式。升维思考指的是,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换,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思维方式。如果说本质思考是在既有的结构或系统内,通过思考问题的根源,寻找根本解的思考方式;那么,升维思考就是打破既有层级、时间、边界、位置、结构,通过跃升、更新、拓展、重建的方法,让问题得到解决的思考方式。 ^30914575-61-1346-1593
    • ⏱ 2024-01-16 01:38:59

第一节 层级思考法普通人看行为,卓越者看愿景

  • 📌 因为能够决定我们行为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为”更高一层的东西。从罗伯特·迪尔茨提出的逻辑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愿景层位于最高层,它是超越个人身份的,是关于我们想要怎样的人生,或者说是关于我们的人生使命的。身份层是关于“我是谁”的,涉及“我希望我是谁”或“我希望成为谁”

    • ⏱ 2024-01-16 01:39:52
  • 📌 [插图]图4-1 逻辑层次理论价值观层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重要”的。能力层是关于我的能力的,包括能力、状态、策略和处世模式。行为层则是关于“我要做什么”或者“我已经做了什么”的,涉及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行为。环境层是指我所处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层次中的上一层对下一层有指导作用。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必将向下“辐射”,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改变。在低层次上发生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到高层次,但不会必然发生。所以,我们将环境、行为、能力称为低三层(这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层次),将价值观、身份、愿景称为高三层(这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想改变较低层次时,通过改变更高一层往往更加有效。同时,在思考低层行为习惯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去更高层级看看导致低层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想做到每周健身三次,该怎么办呢?我们先看看这个问题属于逻辑层次中的哪个层级。显然,这属于行为层的问题。这时,你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想每周健身三次呢?”你的回答可能是,因为想要健康以及更好的身材。这时,你就可以试着到更高的愿景层去看看了。当看向愿景层时,你的头脑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一年后的自己身材苗条,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肌肉紧绷,小腹平坦,在阳光下走路时,你的皮肤散发着珍珠般的光芒。当你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时,你是否会立刻充满斗志,想要马上去健身?答案不言而喻。

    • ⏱ 2024-01-16 01:40:49
  • 📌 聚焦在行为层时,我们思考的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固有的习惯。但是,如果我们能聚焦在愿景、身份或价值观上,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发生改变,而且动力十足。

    • ⏱ 2024-01-16 01:41:03
  • 📌 我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是“要活出蓬勃丰盈的生命力”,这个价值观对我行为上的影响是,我非常喜欢创造新的事物,也许是画一幅画、写一篇文章、写一本书,或者是总结出一种解决方法、一个系统方法论。只要是关于创造新事物的事,我都会充满热情与动力,毫不疲倦。同时,我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做那些琐碎的事,也就是执行类的事。这就是我的“价值观层面”与“行为层面”产生的冲突。当我不理解这个冲突的时候,我责备自己;当我理解了它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与天赋所在。这就是层级思考法的另一种运用场合——帮我们找到各种内在冲突的根本原因

    • ⏱ 2024-01-16 13:00:10
  • 📌 同时,层级思考法还能运用在企业上。马云就将阿里巴巴的公司战略分成了上三路和下三路,这种分法与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什么是上三路?它说的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什么是下三路?它指的是组织、人才和KPI。使命感是一个组织最为重要的因素。所谓使命感,就是你的公司为什么而存在。使命感要做到让公司的每个人都相信。因此,如果你真的相信公司的使命,就应该反复讲,讲到随便找一个员工过来,他都能讲清楚公司的使命是什么。然后,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要先问一下这个决定是否符合公司的使命。愿景指的是,公司要去往哪里,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阿里巴巴有个口号——要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公司。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做102年,刚好就横跨了3个世纪。这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维度,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个愿景。为了活102年,公司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必须思考:做这件事情对公司10年以后的发展有没有用,如果没有用,就别做这件事。我们再看价值观。马云对价值观的定义是:价值观就是做事的方法,是做事的标准和共识

    • ⏱ 2024-01-16 13:01:05
  • 📌 用马云的话说:要想不迷茫,就必须要有使命感;要想有方向感,就要有愿景;要想凝聚同舟共济的人,就要有价值观。

    • ⏱ 2024-01-16 13:01:12
  • 📌 当一家企业要做重大决策、调整重大战术,或部署重大行动的时候,首先要到“高三层”(愿景、使命、价值观)去看看,看这件事情对10年以后的发展有没有效果、是不是符合企业的愿景、是不是匹配企业的价值观。同时,在招聘员工前,也要先看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符。这就是层级思考法,它告诉我们要想解决某个处于行为层面或战略、战术层面的问题,或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对个人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愿景、身份、价值观;对企业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 ⏱ 2024-01-16 13:01:36

第二节 时间轴思考法一流的思考方法会让问题自然消失

  • 📌 时间轴思考法一流的思考方法会让问题自然消失“时间”是一种维度,是大多数人都没关注到的维度。但事实上,它极为重要,重要到一旦将它引入思考,眼前的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 ⏱ 2024-01-16 13:01:55
  • 📌 让我们把人的一生想象成一根长长的带着箭头的线,它的开端是出生之日,它的箭头指向生命的结束之时。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幅图,A是人生的起点,B是人生的终点,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在走向人生的终点。[插图]图4-2 人生的时间轴

    • ⏱ 2024-01-16 13:02:06
  • 📌 “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想试试吗?”

    • ⏱ 2024-01-16 13:03:03
  • 📌 乔布斯也用过这种思考方法。在一次演讲中,乔布斯说:“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 ⏱ 2024-01-16 13:03:12
  • 📌 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人生有限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荣誉、对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 ⏱ 2024-01-16 13:04:15
  • 📌 他说:“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你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 ⏱ 2024-01-16 13:04:25
  • 📌 为什么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我们的思考会更清晰彻底呢?这是因为,当站在那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时(即站到B点),你才能清晰地看到:哪些东西是你真正珍视的,哪些东西是你真正在意的,没做什么会让你感到特别遗憾,做了什么会让你感到满足或感到此生没有虚度。[插图]图4-3 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

    • ⏱ 2024-01-16 13:05:12
  • 📌 这就是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这一思考法的升维作用:当喧嚣退去,虚假的繁华落幕,人生的真相才开始显现。它们就像是留在沙滩上的贝壳,如此清晰而简单。原来我们真正在乎、珍视的,对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东西,不过就那么几样而已。这些东西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就像菠萝,在向自己发问之后,他看到了清晰的答案:原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比金钱、声誉,以及安逸的日子更加重要。

    • ⏱ 2024-01-16 13:05:45
  • 📌 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这一思考法还有一种具体的运用,即设想自己的墓志铭,以概括自己的一生。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提出的一种治疗术——当设想自己墓志铭的时候,你希望这句话是什么。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是:这里埋藏着亚瑟·克拉克。他一直没有长大,却从未停止过成长。《红与黑》的作者、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是: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活过,写过,爱过。伏尔泰的墓志铭是:“他的身体存放于此,思想遍布世界。

    • ⏱ 2024-01-16 13:06:38
  • 📌 也许,你也可以想想,你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怎样的话。然后,你再用这些话来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与前进的方向。

    • ⏱ 2024-01-16 13:06:44
  • 📌 布朗尼·维尔是一位做过多年临终关怀的作家。她的病人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也知道自己即将死亡。她在他们生命的最后3到12周里照顾他们。她说,人在快死的时候会成长很多。当维尔问那些临终病人,他们的人生是否有什么遗憾,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们想要改变些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出奇的相似:“我希望我当初有勇气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他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 ⏱ 2024-01-16 13:07:14
  • 📌 对于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的思考方法,我想用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一段话作为总结:“思考死亡,能使我们的追求减少世俗的成分,而增加精神的内容。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那些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同时,死亡的想法能使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 ⏱ 2024-01-16 13:07:38
  • 📌 如你处在A1点,困扰你的问题也发生在A1点,你想做的选择也出现在A1点;然后,请你站在更远一点的地方,也就是A2点(可能是5年之后,也可能是10年之后),再回头审视现在的问题或现在的选择,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与感受?[插图]图4-4 站到更远处

    • ⏱ 2024-01-19 22:36:21
  • 📌 我们当下的强烈情绪和纠结就会淡去,被情绪掩盖的真实需求与渴望就会浮现出来。

    • ⏱ 2024-01-19 22:36:40
  • 📌 什么是站到极远处的思考方法?假如,现在的你处在A1点,困扰你的问题也发生在A1点,你感受到的痛苦也出现在A1点;现在,假设你站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生命结束后的某个时间点),也就是B1点,它可能是100年之后,也可能是150年之后,然后,你再来审视现在的问题或痛苦,你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和感受?[插图]图4-5 站到极远处

    • ⏱ 2024-01-20 19:20:58
  • 📌 当我遇到困难,尤其是一些感觉当下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坎儿的时候,我就会用这种思考方法,每次都有收获。比如,有段时间,我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这让我深受其扰。这时,我就假设自己到了200年以后,然后,我的内心就涌起了一种感觉——“这些都算什么呀,这些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许还算个事儿,然而如果把它放到整个漫长且没有终点的时间中、放到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就连一朵流云都算不上。也许,只能算得上是一粒刚刚浮起就坠落的微尘”。这时,无须他人劝慰,我内心的困扰就已烟消云散了

    • ⏱ 2024-01-21 05:12:55
  • 📌 退到时间线外这时,你会看到什么?也许,你会看到整个一生,它就像是一条不断奔涌向前的河流,绝不止息。这时,如果你将眼前遇到的事和当下强烈的情绪放在这条时间轴上,你就会发现,它们在你的整个人生中是多么微不足道。然后,你将目光投向这条时间轴的前方,你会发现前面的路其实还很长,生命中还有很多美好的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等着你去探索。这时,眼前的痛苦和焦灼的情绪开始逐渐变淡,变成了人生的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一段小小的过往、一个小小的点,或者只是一抹淡淡的印记。你的内心也开始走向宁静、平和。每当被不良情绪深深困扰的时候,我都会尝试着退后一步,像个局外人似的退到时间线外,想想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我就会平静下来,意识到人生还很长,不必急于一时;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眼前的痛苦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经历。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再想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我不会感觉到痛苦,反而会觉得珍贵。这就是退到时间线外的思考方法。

    • ⏱ 2024-01-21 05:13:00
  • 📌 事实上,当你把时间拉长后,你会发现,自己焦虑的一切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那时你会发现,如果一件事是你真心想做的,那么你其实本就拥有实现它的时间与能力,根本无须如此着急,更无须焦虑和恐慌

    • ⏱ 2024-01-22 11:01:20
  • 📌 表4-1 时间轴思考法[插图][插图]

    • ⏱ 2024-01-22 11:01:29

第三节 视角思考法不是问题无解,而是你的世界观没升级

  • 📌 猎豹CEO傅盛说:“一个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用上帝视角看事情。所谓上帝视角,就是既能让自己深入其中,敏锐感受其中的变化,又能抽身其外,让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观察很多事情的发生及其结果。

    • ⏱ 2024-01-22 11:01:58
  • 📌 当从自己的视角看公司里的人来人往时,他会感到伤感;但当他转换视角,跳脱出来,开始用上帝视角审视这一切的时候,他忽然发现自己的感受其实无足轻重,公司不过是一个需要进化的生命体。人进人出只是这个生命体进化的必由之路,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合乎自然法则的

    • ⏱ 2024-01-22 11:02:18
  • 📌 上帝视角能给我们带来两种改变:第一,让我们用一种完全“无我”的姿态看待一切,不再沉溺于自我的情绪与感受里;第二,让我们拥有更宏观的视野与更清醒的洞察,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与判断。

    • ⏱ 2024-01-22 11:03:22
  • 📌 什么是世界观?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 2024-01-22 11:03:37
  • 📌 世界观上发生的重大转变会极大地拓展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想法,增加我们的见识,从而让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判断和思考

    • ⏱ 2024-01-22 11:04:36
  • 📌 最后,送给你一句普鲁斯特的话:“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风景,而在于获得新视角。

    • ⏱ 2024-01-22 11:05:32

第四节 第三选择思考法你不必只做单选题,也不必留下遗憾

  • 📌 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方式与思维模式,也就是“点状思维”,总是习惯性地将一个议题或决定套在一个二元框架上。我们大多数人似乎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将事物一分为二、两极分化甚至敌我对立的冲动。

    • ⏱ 2024-01-22 11:06:07
  • 📌 并非所有选择都得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还有一种选择叫进退自如、行于中道。

    • ⏱ 2024-01-22 11:07:12
  • 📌 正如那句非常著名的话所说的:如果你只会一种做事的方法,那你就和机器人无异;如果你只会两种做事的方法,你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你想真正地拥有灵活性,你就必须至少掌握三种做事的方法。

    • ⏱ 2024-01-22 11:07:20

第五节 无边界思考法若有宏大的人生观,人生还有何难解之题

  • 📌 若有宏大的人生观,人生还有何难解之题

    • ⏱ 2024-01-22 11:07:34
  • 📌 玩游戏之初,我们的时间很充裕。那时,我们还有一些梦想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发现自己拥有的可能性越来越少。选择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艰难,我们常有一步不慎、满盘皆输的危机感。年轻时,我们可以轻易做出嫁人、换工作、出国读书的决定。然而,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我们做每一个决定的机会成本也在与日俱增,于是我们认定自己绝不能再继续任性。于是,在距离生命的终点很远的时候,大部分人就替自己做了最后的决定——在有限的游戏里继续轮回。在玩有限游戏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过得大同小异,我们也慢慢活成了同一种人,那就是以取胜或比周围的人更好为目标,永远处在社会主流价值观边界之内的人。可惜的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些自由。因为我们自动将自己的人生框在了一个个狭小的方框里,难以动弹,进退维谷。

    • ⏱ 2024-01-22 11:08:53
  • 📌 我们可以将整个一生作为玩游戏的时间框架,而不是将时间限制在一个月、一年,或是30岁之前、35岁之前等;我们可以放开对自己的角色束缚,而不是将自己限制在“我只是大专毕业,所以只能怎样怎样”“我是一个女生,所以只能怎样怎样”的角色边界中;我们可以重塑自己的信念,而不是将自己限制在“我必须要证明自己”“我必须要赢”“我的同学都有房,我也得有房”的信念之中。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人生能做的事其实是非常多的。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各种各样的时间空间限制、角色限制、输赢规则、限制性信念,都在无形中将我们框在了有限游戏之中。

    • ⏱ 2024-01-22 11:13:18
  • 📌 罗素说:“三种纯粹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的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 ⏱ 2024-01-22 23:16:31
  • 📌 总的来说,知识可分成两类:一类来自书本,一类来自实践。前者依赖于读万卷书,后者依赖于行千里路以及阅人无数。二者密不可分,都很重要。

    • ⏱ 2024-01-22 23:16:30
  • 📌 智慧与知识不是一码事。古希腊谚语说,要从你所经历的一切中获得理解。这种理解就是智慧。智慧是指将智力、知识、经验和判断等综合起来,以某种方式融会贯通后,所形成的理解。换句话说,一个人把所经历的一切融会贯通后,所形成的自己的见解,就是智慧。

    • ⏱ 2024-01-22 23:16:36
  • 📌 相比获得知识,智慧是更难获得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得到的将永远只是零散的知识与方法。当面临重大问题与抉择时,你会发现自己不堪一击

    • ⏱ 2024-01-22 23:16:33
  • 📌 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里写道:“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 ⏱ 2024-01-22 23:16:36
  • 📌 正如山本耀司所说的,“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 ⏱ 2024-01-22 23:16:40

第六节 塑造者思考法没学过火箭技术,就不能造火箭吗

  • 📌 我们经常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是由在既有结构中已经做过很多遍,阻力最小且最自然而然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而这种固定下来的模式就是我们的最小阻力之路。

    • ⏱ 2024-01-22 23:16:45
  • 📌 重塑人生第一步,扪心自问“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持续地进行思考,真实地面对。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也是非常值得的。

    • ⏱ 2024-01-22 23:16:37
  • 📌 从自己的愿景出发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其思考的是: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顺着这个问题,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愿景,以及一幅关于愿景的生动画面。因为这是依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景,所以我对它自然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决心要将它变为现实,于是我打算这样做……)

    • ⏱ 2024-01-22 23:16:32
  • 📌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也被称为塑造者,他们不是先看自己身处的环境怎样,周围的人都在做什么,自己到底能干什么,然后再给自己找个定位;相反,他们会先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愿景),然后他们会一直琢磨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这事干成。

    • ⏱ 2024-01-22 23:16:39
  • 📌 如果一直都参考往年的预算进行编制,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就会非常自然地如法炮制。但是,如果能从零开始,企业就必须重新开始思考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为什么不需要。

    • ⏱ 2024-01-22 23:16:48
  • 📌 同样,零基思维也是如此,它让我们像在一张白纸上开始画画那样去面对眼前的问题和困局。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画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不是在既有的框架内绘画

    • ⏱ 2024-01-22 23:16:43
  • 📌 零基思维代表的是从今往后你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创造的机会。

    • ⏱ 2024-01-22 23:16:42
  • 📌 我想用萧伯纳的一句话与你共勉:人们总是抱怨他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但我不相信这是因为环境。改变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寻找梦想中的乐园,当他们找不到时,他们就会亲手创造。

    • ⏱ 2024-01-22 23:16:34

本章小结

  • 📌 1 升维思考是什么(What)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换,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思考方式。升维思考的本质是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新审视,拓展及重塑。比如,层级思考法和时间轴思考法是对自我价值观的审视,视角思考法是对世界观的拓展和重塑,无边界思考法是对人生观的拓展和重塑。 ^30914575-68-425-654
    • ⏱ 2024-01-22 23:16:44

第五章 逆向思考·为什么聪明人都爱反着想

  • 📌 在谈到自己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的秘诀时,数学家雅可比说:“逆向,永远要逆向思考。”因为雅可比知道,许多难题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 ⏱ 2024-01-22 23:16:35
  • 📌 当大多数人都在研究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获得成功的时候,查理·芒格则认为: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就要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就要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因为查理·芒格知道,有时正向思考未必能将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而逆向思考却可以。

    • ⏱ 2024-01-22 23:16:31

第一节 成功-失败模型有了“过滤器”,我们就能在10秒钟内对90%的东西说“不”

  • 📌 误判心理学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因为它研究的不是如何让人们更成功、更富有或更幸福;相反,它研究的是,到底哪些心理反应会让人们做出错误的、非理性的判断与决策。

    • ⏱ 2024-01-22 23:16:41
  • 📌 查理·芒格说,要想避免非理智行为,最好能对自己脑中的怪癖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及时预防。在《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总结了25种导致判断失误的原因,“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极为常见。“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意思是,人们讨厌前后不一致,总想着将前后协调起来、统一起来。当“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与“讨厌不确定性倾向”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过早地做出决定但永不改变。于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就会一直抱着在小时候就已形成的错误观念,直到进了坟墓还不放手。

    • ⏱ 2024-01-22 23:16:41
  • 📌 在过去的传统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即理性人假设。然而,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与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人其实不总是理性的,而且这种不理性行为还有着一定的规律。

    • ⏱ 2024-01-22 23:16:38
  • 📌 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前景理论。A.在确定性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性收益。(确定效应)B.在确定性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反射效应)C.白捡100元的快乐,总是无法抵消丢失100元的痛苦。(损失规避)D.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你一年收入7万”和“其他人一年挣9万、你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多数人竟会选择前者。(参照依赖)E.很多人都买彩票,虽然可能赢钱,但基本上赢得很少,买彩票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迷恋小概率事件)

    • ⏱ 2024-01-22 23:16:46
  • 📌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去思考失败,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吴晓波写了两本非常有名的书——《大败局》和《大败局Ⅱ》。在这两本书里,他探寻了一些企业失败的原因。

    • ⏱ 2024-01-22 23:16:49
  • 📌 在《大败局》中,吴晓波写道:“从动笔之初,我就想把这本书写成一本分析性的著作,我们必须尽量地弄清楚危机是如何发生、如何蔓延的,受难者是怎样陷入危机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中尽可能地避免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掉进灾难之河……”

    • ⏱ 2024-01-22 23:16:47
  • 📌 后来,张潇雨在《得到》栏目中,开了一个名为“小败局”的系列,用来分析近几年失败的商业案例。在这个系列中,他一共分析了导致企业失败的五大原因。失败原因一:产品没人要“产品没人要”大概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了。既然一切商业的出发点都是消费者受益,那么如果你的产品没有人需要,你就等于失去了成就任何一种商业的基础。正如有句话所说:不管你是特别擅长融资,还是特别擅长销售,或者特别擅长编程等,如果你没法做一个人们想要的产品,你就一定会失败。失败原因二:无法保持专注YC公司合伙人杰西卡·利文斯顿说:在看了这么多公司之后,我发现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专注,尤其是专注在产品和用户上。我可以轻易地列出很多“看起来像在努力工作,但实际上对早期公司没什么帮助的事情”,比如,和投资人喝咖啡、去各种场合社交、给公司找各种“顾问”、和一些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等。

    • ⏱ 2024-01-22 23:16:29
  • 📌 失败原因三:不量化你的增长“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量化一件事,你就无法改进它。因为你没法改进你不能衡量的东西,所以你首先需要量化你的增长。失败原因四:随意乱花钱由于现在融资环境越来越成熟,所以乱花钱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在运营一个企业的时候,一定不能按照“一切都发展顺利的话会怎样”的情景来设置预算和自己的花销,因为这样的容错性太低,一旦发生什么意外——而且意外一般肯定会发生——那么自己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 ⏱ 2024-01-22 23:18:22
  • 📌 失败原因五:动机错误YC公司合伙人杰西卡·利文斯顿说:我发现,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和一般成功的创业者以及失败的创业者之间,往往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的动机和动力来源往往不同。特别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也不排斥靠创业发财,或者希望自己看起来特别酷,但他们一定会有一些其他的动力,比如非常狂热地喜欢和信仰自己做的东西。

    • ⏱ 2024-01-22 23:19:10
  • 📌 事前验尸”法“事前验尸”法是提前思考失败的可能与原因的方法,可用于对行动方案做出初步决策之后和采取行动之前。它要求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假设所提议的行动方案已经实施却不幸失败。

    • ⏱ 2024-01-22 23:19:29
  • 📌 “事前验尸”的会议通常是这样的: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的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至10分钟写下这次惨败的原因。然后,仔细考虑每个人提出的失败的原因,再根据这些失败的原因调整行动方案。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第一,决策方案快要拟定好时,很多团队成员会受到集体思考的影响,“事前验尸”法则可以遏制这种影响;第二,它能激发那些见多识广的人的想象力,并将他们的想法引导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总之,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避免由盲目乐观导致的悲惨结果。

    • ⏱ 2024-01-22 23:22:46
  • 📌 《孙子兵法》是以失败为前提来考虑问题的。在开始做一件事情时,《孙子兵法》会先假设如果这件事失败了怎么办,然后所有的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围绕着如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来展开——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想办法获得成功。

    • ⏱ 2024-01-22 23:26:26
  • 📌 这就是逆向思考的好处——研究错从何来,以避免失败。

    • ⏱ 2024-01-22 23:28:04
  • 📌 段永平(曾创立小霸王、步步高两个知名品牌,后又做出OPPO和vivo两大品牌)在回顾自己创业经历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不为清单。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给自己设定一些应该如何做事的原则,这些原则会告诉我们“要做什么”。而段永平的“不为清单”则恰好相反,它也是一些原则,只不过这些原则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

    • ⏱ 2024-01-22 23:28:15
  • 📌 他给OPPO和vivo拟定的不为清单包括:没有销售部,不单独和客户谈价钱,所有客户一个价格,这就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不做代工,因为代工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差异化;在资金方面,不进行任何有息贷款,这样公司“永远不会倒在资金链断裂上”。大多数企业垮掉的原因之一正是借了太多钱。段永平给自己拟定的几个通用的“不为清单”是这样的:A.不要盲目地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人能做的事有限,你说什么、能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能做什么。B.不要一年做20个决策。一年做20个决策肯定会出错,那不是价值投资。一辈子做20个投资决策就够了。C.不懂不做、不熟不投。不懂、不熟的事上不下重注,抓住你能抓住的机会。

    • ⏱ 2024-01-22 23:28:54
  • 📌 D.不要走捷径,不要相信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不开车和不坐车的人说的,弯道超车总是会被反超的。

    • ⏱ 2024-01-22 23:28:59
  • 📌 当我们思考做什么才正确时,我们常常会找不到方向。如果这时我们能进行逆向思考,就会发现,先排除那些不该做的事,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不为清单”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能起到过滤错误选项的作用。

    • ⏱ 2024-01-22 23:29:12
  • 📌 这就是逆向思考力的作用,它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我们的“过滤器”,将那些不正确、肯定错误或行不通的选项全部筛除,从而将我们推上正确的道路。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有了“过滤器”,我们能在10秒钟内对90%的东西说“不”。

    • ⏱ 2024-01-22 23:29:32

第二节 变化-不变模型用能量守恒定律,刷新人生底层逻辑

  •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在流转;佛法说,诸行无常。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所有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 ⏱ 2024-01-22 23:29:44
  • 📌 巴菲特的投资之所以无往而不利,原因之一就是他洞悉了周期性变化。他说,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如果市场萎缩,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无非是市场以后一定会扩张;如果市场扩张迅速,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无非是市场会萎缩。因此,对于周期性的变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进行预测,只是无法预料出现的时间而已。

    • ⏱ 2024-01-22 23:30:18
  • 📌 在商业这个层面,很多东西都在瞬息万变,但至少有两件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第一,一切商业的起点永远都是消费者获利;第二,人性是不变的。鉴于这两件不会改变的事,我们会知道,理解用户、洞察人性正是商业行为的第一步。针对一切商业的起点永远都是消费者获利这一点,我们需要去理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偏好

    • ⏱ 2024-01-22 23:30:59
  • 📌 当你理解了人性中亘古不变的东西,如人性的优点与弱点、痛点和爽点,以及为何会有乌合之众的说法时,就会知道自己可以做怎样的产品、提供怎样的服务,以及如何定位、如何推广等。“微信之父”张小龙说,我们要去了解人们的欲望,通过我们的产品去满足他们。我们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我们要洞察这一点,这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产生贪、产生嗔、产生痴……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在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我们得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一切,而不能迷恋于创造各种自己觉得很棒却没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 ⏱ 2024-01-22 23:36:23
  • 📌 整个零售行业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其实,有一点是一直都不曾改变的,那就是所有消费者都希望买到的产品更便宜、品质更好、选择更多、送货更快

    • ⏱ 2024-01-22 23:36:42
  • 📌 在媒体行业,虽然现在的传统媒体已经式微,但有一点却是不变的,那就是消费者对好内容的需求——消费者永远希望媒体提供的内容更全面、更有趣,更深入透彻、更通俗易懂,同时内容的传递速度更快。所以,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这个核心都不曾改变。互联网行业也一直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可有什么是不变的吗?至少有一样不变,那就是人们对互联网的核心需求不会变——人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能够高效便捷地实现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比如,通过互联网满足阅读、社交、娱乐、学习、消费、理财需求,以及通过互联网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 ⏱ 2024-01-22 23:37:11
  • 📌 就像前京东金融集团(现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所说:我天天在那儿看变的东西,却没找到不变的东西。一旦没找着不变的东西,特别是未来三到五年不变的东西,我的内心是不可能安静的。所以我的做法,实际上是去找未来三到五年到底什么不会变,然后拿不会变的东西去应对不断在变的东西

    • ⏱ 2024-01-23 01:48:24
  • 📌 无论一个人多么特立独行,他都需要爱,这一点是绝对不会变的;无论一个人多么了不起,如果他做的事情只对自己有利,而不能帮到更多人,他都是无法成功的

    • ⏱ 2024-01-23 01:48:24
  • 📌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志向、多么好的愿景,如果他从未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他都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与愿景,

    • ⏱ 2024-01-23 01:48:30

第三节 加法-减法模型再极致的人生算法,都得包含减法战略

  • 📌 怎么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本质是减少真正所谓管理的量,增加判断的量。增加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决定和梳理目标的量。核心是转换思维,培养做判断的能力,而不是勤勉工作的能力

    • ⏱ 2024-01-23 01:48:28
  • 📌 “你本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哪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就能让其他工作变得简单或者不太重要?

    • ⏱ 2024-01-23 01:48:29
  • 📌 成功的人是怎么分配他们的原始资本,并得到远远超过别人的收益的?加里·凯勒认为,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来进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从而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事实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要尽量缩小目标,不断在目标管理中进行权衡、筛选,不断思考,直到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 ⏱ 2024-01-23 01:48:25
  • 📌 首先考虑长期目标,然后一步步往回想,倒推出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来想一想: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我未来5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了实现未来5年的目标,我今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了实现今年的目标,我这个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月的目标,我这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了实现这周的目标,我今天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 2024-01-23 01:48:21
  • 📌 为了实现今天的目标,我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 2024-01-23 01:48:20
  • 📌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它的核心是: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断舍离”是要我们扪心自问,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和选择,只留下那些必需的,也确实在用的东西。

    • ⏱ 2024-01-23 01:48:27

第四节 幸福-痛苦模型一点痛苦,就抵消掉了生活中的所有快乐

  • 📌 哲学家叔本华就持有这种观点,他说: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们是受意欲驱使的,而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假如你的身体健康无恙,但有一个地方受伤或疼痛,你的注意力就会始终集中在那个受伤或疼痛之处。于是,你生活的总体舒适感会因为这一处伤痛而烟消云散。同样,尽管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按照你的想法进行和发展,但只要有一件事违背了你的意愿——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件事情就会占据你的头脑。然后,你就会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你所愿发生了的事。

    • ⏱ 2024-01-23 01:48:22
  • 📌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的智慧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规避痛苦。由此,关于如何获得幸福,他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中肯的建议,那就是:要节制欲望,从而规避痛苦。你应该把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适宜的尺度。你不该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期待;你也不要热烈地追求尘世中的一切,不要强烈地抱怨你的计划落空或事业的功败垂成。

    • ⏱ 2024-01-23 01:48:19
  • 📌 查理·芒格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做过一次非常精彩的演讲,它的内容出人意料,在这次著名的演讲中,他从反面阐述了六种可以获得痛苦的方法。前三种来自强尼·卡森的一篇演讲文章《怎样得到痛苦》,而后三种则来自查理·芒格对人生的思考。这六种获得痛苦的方法分别是:(1)摄取化学品来改变心情和感受;(2)嫉妒;(3)怨恨;(4)别做可靠的人,别忠贞不渝地做你所热爱的事;(5)只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学习,尽量别从其他人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6)在生命的激流中,遭遇到第一个、第二个或第三个重大挫折时,就此沉沦下去,永不振作。

    • ⏱ 2024-01-23 01:48:18
  • 📌 如果想拥有幸福的人生,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们就要思考两件事:第一,如何避免查理·芒格列举的六种痛苦。第二,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下一年如何获得痛苦的指南,然后彻底避开它们。按照这个思路,我给自己列了一份如何获得痛苦的指南。健康1.一边快走,一边思考或是心神不宁,这样有助于崴脚。2.任由自己的欲望或情绪左右自己,吃各种甜品以及油炸食品等含高热量的食物,这样就能成功长肉,变得越来越胖。3.在晚上睡觉前尽量持续思考,保持头脑兴奋,这样有助于失眠。4.别坚持每天的正念练习,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这样有助于头脑和心绪的混乱。5.工作时尽量一直坐在那儿,千万不要起来活动身体,因为实在浪费时间。6.在忙起来的时候,为了更加高效,一整天都不要运动,连局部运动都不要做。7.任由自己因为懒惰、无知或情绪反应,而做出损害身体或心灵健康的事。8.在没睡好的时候,就任由自己难过、低落,无须放松地跟自己说“没关系”。心态1.抱持封闭心态,千万不要用开放的、欣赏的、双赢的心态看待一切人与事。2.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对未来和自己抱有信心。3.遇到挫折就陷入自我怀疑。4.沉溺在过去自己没有做好、没有做对的事情中,永远要求自己尽善尽美。5.在自我变得很强大的时刻,任凭其作威作福,不去觉知,也不做任何干涉。6.要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评判,不要在意自己的目标与愿景。7.遇到问题时,去批评自己、指责自己,不要带着爱和包容去接纳和觉知自己。工作1.在产品还没真正打磨好的时候,就急着推出。2.在文章还没彻底想清楚、还没打磨到非常满意(9分)的时候,就推送出去。3.在书稿没有思考到彻底清晰、没有打磨到非常满意(9分)的时候,就将它交给出版单位出版。4.不要提前思考写作的内容,提前一周动笔就行。5.以极快的速度扩大自己的能力圈。6.去接手能够快速盈利而不是自己真心热爱的某类工作,因为赚钱很重要。7.忘掉自己“舍末逐本”的原则。8.不要聚焦于今年最重要的三件事。9.因为别人的成功,忘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10.如果出现了快速成长、高速扩张的情况,就立即将自己的初心和原则全部抛在脑后。财务1.抱着投机的心态进行投资。2.用想当然的心态进行投资。3.以高回报率作为投资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4.不做成长方面的投资,那些贵的课程千万不要去上,不划算,不如用同样的钱给自己买件衣服或买包。5.买东西前不要三思,想买就买,哪怕放在家里连一次都不会用。6.凡是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拥有。7.千万不要断舍离。

    • ⏱ 2024-01-23 01:48:26

附录 推荐书目及课程

  • 📌 推荐书目及课程[1]《工具论》,[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刘叶涛等译,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2017年,商务印书馆。[3]《形而上学》,[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西方哲学史》,[英]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2015年,商务印书馆。[5]《溯因推理:从逻辑探究发现与解释》,[墨] 阿托卡·阿丽色达著,魏屹东、宋禄华译,2016年,科学出版社。[6]《简单的逻辑学》,[美] D.Q.麦克伦尼著,赵明燕译,201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7]《身边的逻辑学》,[美]伯纳·派顿著,黄煜文译,2011年,中信出版社。[8]《逻辑思维》,[美]理查德·尼斯贝特著,张媚译,2017年,中信出版社。[9]《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德]延斯·森特根著,李健鸣译,2018年,译林出版社。[10]《形式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学会提问》,[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著,吴礼敬译,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2]《批判性思维》,[美]理查德·帕克、布鲁克·诺埃尔·摩尔著,朱素梅译,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3]《我们如何正确思维》,[美]约翰·杜威著,常春藤国际教育联盟译,2017年,现代出版社。[14]《系统之美》,[美]德内拉·梅多斯著,邱昭良译,201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5]《系统思考》,[美]丹尼斯·舍伍德著,邱昭良、刘昕译,200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6]《金字塔原理》,[美]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愉译,2010年,南海出版社。[17]《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美] G·波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2007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8]《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李奉栖、张云、胥全文、吴瑜译,2011年,重庆大学出版社。[19]《提问的艺术》,[美]安德鲁·索贝尔、杰罗德·帕纳斯著,陈艳译,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学会提问》,[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著,吴礼敬译,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1]《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美]理查德·德威特著,孙天译,201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2]《爱情心理学》,[美]罗伯特·J·斯腾伯格、凯琳·斯滕伯格编著,李朝旭等译,2010年,国际图书出版公司。[23]《新零售》,刘润著,2018年,中信出版社。[24]《情商》,[美]丹尼尔·戈尔曼著,杨春晓译,2018年,中信出版社。[25]《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美]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著,高玉芳译,2015年,中信出版社。[26]《穷查理宝典》,[美]彼得·考夫曼编,李继宏译,2016年,中信出版社。[27]《跃迁》,古典著,2017年,中信出版社。[28]《终身成长》,[美]卡罗尔·德韦克著,楚祎楠译,201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29]《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著,陈丽芳译,2014年,中信出版社。[30]《创新者的窘境》,[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胡建桥译,2014年,中信出版社。[31]《颠覆式成长》,[美]惠特尼·约翰逊著,张翰文译,2018年,中信出版社。[32]《生命是什么》,[奥]埃尔温·薛定谔著,吉宗祥译,201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3]《乔布斯传》,[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管延圻、魏群等译,2014年,中信出版社。[34]《第三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美]史蒂芬·柯维著,李莉、石继志译,2013年,中信出版社。[35]《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美]詹姆斯·卡斯著,马小悟、金倩译,201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36]《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美]丹尼尔·伯勒斯、约翰·戴维·曼著,金丽鑫译,201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37]《最小阻力之路》,罗勃·弗利慈著,陈荣彬译,2015年,大写出版(繁体版)。[38]《原则》,[美]瑞·达利欧著,刘波、綦相译,2018年,中信出版社。[39]《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著,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译,2012年,中信出版社。[40]《断舍离》,[日]山下英子著,吴倩译,2013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41]《大败局》,吴晓波著,200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42]《大败局Ⅱ》,吴晓波著,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43]《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美]加里·凯勒、杰伊·帕帕森著,张宝文译,2015年,中信出版社。[44]《增长五线》,王赛著,2019年,中信出版社。[45]《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美]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瑞安·尼科迪默斯著,李紫译,201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46]《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美]扬米·穆恩著,王旭译,2018年,中信出版社。[47]《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著,韦启昌译,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48]《思考的技术》,[日]大前研一著,刘锦秀、谢玉容译,2015年,中信出版社。[49]《福尔摩斯全集》,[英]柯南·道尔著,吴朝华译,2017年,山东友谊出版社。[50]《泛若不系之舟》,傅真著,2014年,中信出版社。[51]《三体》,刘慈欣著,2008年,重庆出版社。[52]《产品思维30讲》,梁宁,“得到”课程。[53]《商业经典案例课》,张潇雨,“得到”课程。[54]《模式创新:商业本质的嬗变》,王强,“混沌大学”课程。[55]《物理学思维》,李铁夫,“混沌大学”课程。 ^30914575-77-372-4309
    • ⏱ 2024-01-23 01:48:23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